Linux内核的版本 主版本.次版本.修订号 次版本奇数是开发板,偶数是稳定版
默认采用的是MBR分区方案(主引导记录模式,MSDOS模式),只能有1~4个主分区。想要有更多的分区,必须创建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之上再继续划分逻辑分区,一般第五个分区为第一个逻辑分区。
采用磁盘第一个扇区(512字节)
sda4是拓展分区。sda5是第一个逻辑分区,在sda4的第一个分区
· 磁盘设备存放于/dev/文件夹下,
· IDE接口的磁盘(hd):/dev/hda、/dev/hdb、/dev/hdc、/dev/hdd (a,b,c是磁盘序号)
· SCSI接口的磁盘(sd):/dev/sda、/dev/sdb、/dev/sdc、/dev/sdd (注意写完整带/dev)
· 主分区:最多四个(其中一个可作为扩展分区),其分区编号为1-4
· 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一个,不能格式化用来存放文档,占用主分区编号
· 逻辑分区:从扩展分区范围内划分出的一部分,其分区编号始终从5开始
举例:
· /dev/sda5:Linux系统的SATA接口第一块磁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区。
· /dev/hda1:这是Linux系统的IDE接口第一块磁盘的第一个主分区。(hd表示磁盘接口为IDE)。
· /dev/sdd: 这是Linux系统的SATA接口第四块磁盘。
RHEL6.5版本,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包括EXT4(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SWAP(交换文件系统,即虚拟内存)。支持其他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XFS,JFS
Linux系统有7个运行级别(runlevel):
- 运行级别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 运行级别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陆
- 运行级别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
- 运行级别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登陆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 运行级别4:系统未使用,保留
- 运行级别5:X11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模式
- 运行级别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ctrl+alt+F某,进入对应级别
默认我们登录的就是第一个窗口,也就是tty1,这个六个窗口分别为tty1,tty2 … tty6,你可以按下Ctrl + Alt + F1 ~ F6 来切换它们。
如果你安装了图形界面,默认情况下是进入图形界面的,此时你就可以按Ctrl + Alt + F1 ~ F6来进入其中一个命令窗口界面。
当你进入命令窗口界面后再返回图形界面只要按下Ctrl + Alt + F7 就回来了。
不同的终端相当于同时打开的多个命令框窗口,不可以上下移动窗口(鼠标不可用),需要大段输入要随机查看时,建议写到文件里
以下是对这些目录的解释:
-
/bin: bin 是 Binaries (二进制文件) 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 Linux 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内核 引导菜单
-
/dev : dev 是 Device(设备) 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 Linux 的外部设备,在 Linux 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etc: etc 是 Etcetera(等等) 的缩写,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 Linux 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如上图中的 alice、bob 和 eve。
-
/lib: lib 是 Library(库) 的缩写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 Windows 里的 DLL 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
/media: linux 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 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 /mnt/ 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
/opt: opt 是 optional(可选) 的缩写,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
/proc: proc 是 Processes(进程) 的缩写,/proc 是一种伪文件系统(也即虚拟文件系统),存储的是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特殊文件,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存放运行中的内存映射数据
-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
/sbin: s 就是 Super User 的意思,是 Superuser Binaries (超级用户的二进制文件) 的缩写,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
/selinux: 这个目录是 Redhat/CentOS 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 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 windows 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
/sys:
这是 Linux2.6 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 2.6 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 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 proc 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 devfs 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 devpts 文件系统。
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
/tmp: tmp 是 temporary(临时) 的缩写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关机自动清理。
-
/usr: usr 是 unix shared resources(共享资源) 的缩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 windows 下的 program files 目录。
-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
/var: var 是 variable(变量) 的缩写,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
/run: 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个目录是比较重要的,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误删除或者随意更改内部文件。
/etc: 上边也提到了,这个是系统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该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这是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比如 ls 就是在 /bin/ls 目录下的。
值得提出的是,/bin, /usr/bin 是给系统用户使用的指令(除root外的通用户),而/sbin, /usr/sbin 则是给 root 使用的指令。
/va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系统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个程序都会有相应的日志产生,而这些日志就被记录到这个目录下,具体在 /var/log 目录下,另外 mail 的预设放置也是在这里。
在 Linux 中我们可以使用 ll 或者 ls –l 命令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如:
[root@www /]# ls -l
total 64
dr-xr-xr-x 2 root root 4096 Dec 14 2012 bin
dr-xr-xr-x 4 root root 4096 Apr 19 2012 boot
……
实例中,bin 文件的第一个属性用 d 表示。d 在 Linux 中代表该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
在 Linux 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 当为 d 则是目录
- 当为 - 则是文件;
- 若是 l 则表示为链接文档(link file);
- 若是 b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
- 若是 c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
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 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其中, 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就会出现减号 - 而已。
每个文件的属性由左边第一部分的 10 个字符来确定(如下图)。
从左至右用 0-9 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 0 位确定文件类型,第 1-3 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第 1、4、7 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 r 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 - 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 2、5、8 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 w 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 - 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第 3、6、9 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 x 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 - 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以RHEL6为例
单区域DNS服务:
使用官网或其他途径下载,安装,使用序列号:
ZF3R0-FHED2-M80TY-8QYGC-NPKYF
参考下载链接 ,这个是 16 版本
装好建议重启。
下载 linux (在自己网盘有 RHEL 6.7)。
使用:上面的两竖向矩形图标可以显示和隐藏左侧菜单
打开,点击创建新的虚拟机,自定义,选 Workstation 16.x
,稍后安装操作系统,选Linux,RHEL 6 64位,自己起名和换位置,处理器数量建议2,单个核心1,内存选2048MB,选NAT,选LST Logic,选SCSI,创建新的虚拟磁盘,建议20G(也可以60),单个文件,不勾选立即分配所有磁盘空间,建议不要改磁盘文件,完成
CD/DVD双击进去选使用ISO,选下载的 iso
文件,点开启此虚拟机,直接回车,右箭头+空格 skip 掉。中文,美国英语式,基本存储设备,是,忽略所有数据,计算机名可以默认,亚洲/上海,密码自己设,创建自定义布局,然后创建标准分区,挂载点选/boot,ext4,200MB;再创建/,ext4,10240;再创建交换分区(缓存),分虚拟内存的二倍,文件系统类型swap;再输入/data,ext4,给点空间;然后剩余空间不分配,下一步,点格式化,将修改写入磁盘,然后直接下一步,基本服务器,现在自定义,只需要基本和网络文件系统客户端,其他都不要,桌面要选择x窗口系列、字体、桌面、输入法、通用桌面,应用程序选一个浏览器,预言支持选中文就行,其他都不选,检查是不少于980个安装包,点重新引导。前进,同意,不以后再注册,以后在注册,前进,(不需要用户)前进,前进,取消勾选启用Kdump(可能提高崩溃概率),否。那么安装结束
使用vmvare workstation版本越新越好
会有快照功能
在虚拟机安装,然后安装完毕重启。安装时一路回车,具体为:
安装 vmtools
弹出本来有的光盘
虚拟机-安装 VMware Tools
cd /misc/cd
ls
tar -xf VMWare....tar.gz -C /data
cd /data/vmware-tools-distrib
./vmware-install.pl
一路回车
重启
使用:在图形化文件管理器打开,然后在虚拟机外拖拽文件放到这里面即可
右击右下角设置NAT模式,左上-编辑-虚拟网络编辑器
勾选使用本地dhcp服务器将ip地址分配给虚拟机
子网网段(虚拟机的)可以不改;点击dhcp设置,可以改起始/结束ip地址
点击nat设置,可以进行设置
添加网卡:右下角设置,添加,网络适配器,下一步,nat,完成;不同网卡ip不同
windows网络中心-更改适配器设置
ip获取:整体思路是外部改好 id,然后内部装好 ifconfig 等 net-tools,配置
ifcfg
,重启网络服务。
装好的虚拟机的特征为:文件夹,内有 .vmx
的文件,比较大(可能几百MB)。
VMware-打开虚拟机,点击那个 vmx 即可。
方法一:
找到虚拟机目录,整个文件夹复制粘贴,重命名,然后vmware打开vmx,workstation重命名,选已复制来更换MAC地址,要做,然后:
-
修改 IP 地址,在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改IPADDR
。具体而言,可能需要: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126.129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126.2 DNS1=192.168.126.2 DNS2=202.96.128.86
-
修改主机名,即
/etc/sysconfig/network
改HOSTNAME
具体而言,可能需要:
NETWORKING=yes HOSTNAME=Tomcat02
重启与验证。
方法二:
虚拟机-管理-克隆,创建链接克隆。
克隆后可以要新建一个网卡(同上方法操作)
克隆后的虚拟机可能不能用
network
,可以注释掉/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对应文件把HWADDR
这一行注释掉(#
) ,如果还报错,可以把UUID
也注释掉。为避免设备冲突,虚拟机会用新的MAC地址,网卡新名字,但网卡配置文件没变。可以清空网卡命名的udev规则文件,重启系统
>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reboot
删除要管理-从磁盘移除
左侧菜单右击可重命名虚拟机
移动 与 复制 的区别:
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虚拟机也一样,通过复制产生另一个一模一样的虚拟机,其中包括MAC地址,所以要选择“我已复制改虚拟机”告诉VMware平台“我这台需要重新生成一个MAC地址”。如果选择“我已移动改虚拟机”则不会生成新的MAC地址.不能同时开启2台相同MAC地址的虚拟机(2台虚拟机不能通信)
右击管理可以调虚拟机内存。
参考后端-docker-安装
打开 powershell ,列举可安装版本:
wsl -l -o # wsl --list --online
可以安装一个 Linux,如:
wsl --install -d Ubuntu-20.04 #如果已有,不干扰创建一个新的
设置管理员密码:
sudo passwd root
关闭:
wsl --shutdown
然后迁移到D盘,使用类似的方法:
mklink /j "C:\Users\lr580\AppData\Local\Packages\CanonicalGroupLimited.Ubuntu20.04onWindows_79rhkp1fndgsc" "D:\Temps\wsl\CanonicalGroupLimited.Ubuntu20.04onWindows_79rhkp1fndgsc"
然后右击设置权限为完全控制。 参考教程
要卸载的话可以在菜单搜索 Ubuntu,直接右击卸载
检查安装的版本是 WSL 1还是2,输入:
wsl -l -v
关闭特定,如:
wsl -t Ubuntu-20.04
要启动的话,直接菜单搜索点击即可,或者:
wsl -d Ubuntu-20.04 # 特定的某个 wsl 分发版本名字
管理员下 powershell 输入指令:参考文献
dism.exe /online /enable-feature /featurename:Microsoft-Windows-Subsystem-Linux /all /norestart
dism.exe /online /enable-feature /featurename:VirtualMachinePlatform /all /norestart
下载文献里的安装包 .msi
,大约16MB,安装,重启
对 WSL 1更新到 WSL 2: 参考文献
wsl --set-version Ubuntu-20.04 2
如果提示转换完成。
就成功了
设置默认版本:
wsl --set-default-version 2
文件资源管理器 \\wsl$
可以打开文件。可以操作的目录如 /mnt/wsl
方法二:对 vscode,可以使用 remote-wsl 扩展,在管理员身份本机运行 vscode,输入 remote explorer,在当前窗口链接,即可。如果编辑不行可以 chmod/chown
等一下。
seems useless:
wsl 安装和打开 code:(800多MB安装)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software-properties-common apt-transport-https wget wget -q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keys/microsoft.asc" -O- | sudo apt-key add - sudo add-apt-repository "deb [arch=amd64]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repos/code stable main" sudo apt install code # --fix-missing启动:
sudo code
wsl --list
wsl --terminate <原名称>
wsl --set-version <原名称> 2
wsl --unregister <原名称>
wsl --import scnuoj-test <安装路径> <原安装文件路径>
sudo apt-get install unrar
sudo apt-get install unar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python-dev python3-pip
sudo pip3 install thefuck
vim ~/.bashrc
然后下、右方向键拉到最下,然后按insert,然后enter新的一行eval "$(thefuck --alias fuck)"
,然后按下esc,然后输入:wq
,保存并退出。
使之生效
source ~/.bashrc
之后就可以使用fuck指令了,使用方法即输入错误之后输入fuck,然后会给你提示是否要进行如下命令,按下回车执行修正后的命令。
屏幕取色软件
sudo apt-get install gpick
一个类似于ps的linux图像编辑器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otto-kesselgulasch/gimp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gimp gimp-plugin-registry gimp-data-extras
护眼软件 安装指令:
sudo apt-get install redshift
配置:在目录~/.config
新建redshift.conf
(新建任意文件改后缀即可)
输入:
[redshift]
; 白天屏幕温度
temp-day=5000
; 夜晚屏幕温度
temp-night=4100
; 昼夜是否平滑过度(1/0)
transition=1
; 位置提供方式(redshift -l list)
location-provider=manual
[manual]
; 位置提供方式设置
; 经纬度(北京)
lat=39.90
lon=116.41
温度越高越亮。
以centos7为例
解压 tar.gz 包到如 /usr/local/java
,下有包内文件夹如 jdk1.8.0_51
在 etc/profile
修改 java 那三行为:
export JAVA_HOME=/usr/local/java/jdk1.8.0_51
export 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JRE_HOME}/lib
export PATH=${JAVA_HOME}/bin:$PATH
重新编译:source /etc/profile
删除软连接 rm -rf /usr/bin/java
添加软连接 ln -s /usr/local/java/jdk1.8.0_51/bin/java /usr/bin/java
检查:java -version
Mysql常用路径:
数据文件:/var/lib/mysql/
配置文件模板:/usr/share/mysql
客户端工具目录:/usr/bin
日志目录:/var/log/
sock文件:在/var/lib/mysql/目录下
一般配置文件会放置在/etc下
相关命令:/usr/bin(mysqladmin mysqldump等命令)
启动脚本:/etc/rc.d/init.d/(启动脚本文件mysql的目录)
默认装了ubuntu后开机默认启动ubuntu,可以改成启动windows:
查看当前状况:
efibootmgr
看到 BootOrder
一行,将对应于 ubuntu
和 WIndows Boot Manager
两项对调,如:
efibootmgr -o 0004,0005,2001,2002,2003
ctrl+alt+t 打开cmd窗口(即终端)
alt+F2 打开命令输入框
shift+F10 模拟右键
shift+F10+e 可以在当前路径打开终端
PrtSc – 获取整个屏幕的截图并保存到 Pictures 目录。 Shift + PrtSc – 获取屏幕的某个区域截图并保存到 Pictures 目录。
Alt + PrtSc –获取当前窗口的截图并保存到 Pictures 目录。 Ctrl + PrtSc – 获取整个屏幕的截图并存放到剪贴板。 Shift + Ctrl + PrtSc – 获取屏幕的某个区域截图并存放到剪贴板。 Ctrl + Alt + PrtSc – 获取当前窗口的 截图并存放到剪贴板。
两种方法实现复制粘贴:
ctrl+shift+c ctrl+shift+v
鼠标选中要复制的地方,然后在需要粘贴的地方点击滚轮
输入命令(的前缀)后连按两次tab键,显示所有该前缀的命令;
若只按一次tab,就是补全唯一以该为前缀的补全项或什么也不做(找不到或多个)
输入\
以强制换行,实现多行输入单一指令 (此时tab不可用) (注意不要写多余空格)
上下箭头 直接输出上一次执行的命令
alt+. 输出上一个命令的参数
ctrl+u 从光标处(不含光标处)清空至行首
ctrl+k 从光标处(含光标处)清空至行尾
ctrl+l 伪清屏(看不到上面内容,但是上滑后还是看得见的)
ctrl+c 中止当前编辑的命令行(运行中的)
ctrl+h 显示隐藏文件
ctrl+l 定位到地址栏
f1 帮助文档
f2 选中的文件重命名
f9 左边栏显示和隐藏
f10 点下下三角按钮(展开设置)
alt+home 主文件夹
alt+↑/↓ 打开父文件夹(选中的当前子文件夹)
alt+←/→ 打开上一个/下一个文件夹
ctrl+n 在新窗口打开当前目录的副本
一般格式:命令字 [选项] ... [参数1] [参数2] ...
选项:
- 短选项如-l -A 可组合为 -lA
- 长选项如 --color --help
绿色 可执行文件 (./ 来执行)
青蓝 链接文件
红色 压缩包
红底白字 比较危险的命令
深蓝 文件夹
黑色 普通文件
青色 mp3
紫色 rmvb文件(视频)
黑底红字 错误的链接
-R 以DFS顺序递归执行 如ls /home/lr580 -R
-i infomation 提示
路径中以/
开头的是绝对路径,不以之开头的是相对路径。如绝对路径/var
和相对路径abc/def
对一条命令可以设置别名,可以设置临时有效/永久有效
#
后可以打注释,如uname #注释
多行注释 here-document
: <<'END_COMMENT'
这里的所有内容都将被视为注释,
不会对脚本产生任何影响。
你可以在这里添加任意多行文本,
shell 不会执行这些文本。
END_COMMENT
*
匹配任意多个字符?
匹配单个字符[a-z]
连续多个字符的一个{str1, str2, str3 ...}
匹配不连续多组字符
如:ls install*
, ls install.???
单双引号区别:单引号是字面文本;双引号里面的文本是会被解析的
用分号和 &&
都可以单行执行多行指令,区别在于 &&
只有前一个指令成功才执行上一个。;
上一个失败了下一个也执行。都是顺序串行。
用了分号就可以多个语句一行
后台运行:xxx &
关闭终端不结束后台运行:nohub xxx &
可能要加权限,如
chmod u+x abc.sh
./abc.sh
sh abc.sh
bash abc.sh
#!/bin/bash
是一行特殊的代码,常被称为“shebang”或“hashbang”。这行代码通常位于 Unix 或 Linux 脚本文件的第一行。它的目的是指示系统应该使用哪个解释器来执行脚本文件的剩余部分
定义变量:
A=100 #变量名=值 不能有空格,变量命名规则:不能数字开头;一般习惯大写
echo $A #输出变量
unset A # 删除变量
readonly B=2 #静态变量,无法撤销和修改
set # 显示所有变量
declare -i i=0 # 整数型变量i (bash语法,sh不一定可以)
变量分为,系统变量和用户自定义变量。系统变量:$HOME、$PWD、$SHELL、$USER
运算:
lsres=`ls`#使用反引号运行里边的命令,把结果复制给变量名
lsres=$(ls) #等价表达式
echo $lsres
环境变量:(与普通变量一样都用 $
输出)
env # 查看所有环境变量
export 变量名=变量值 # 仅在当前的shell会话中有效
持久生效要写到文件,然后 source 该文件,文件如下:
/etc/environment
系统启动时被读取/etc/profile
所有登录的shell用户~/.profile
当前用户的登录到 shell (一般这些文件是 sh 脚本)~/.bashrc
非登录的打开 shell
source:执行后在该 shell 得到这些变量(当然文件里有 echo 也会输出)
source .bashrc # source 啥都可以,是一个脚本就行
. .bashrc # 简写 source 为 .
与 sh 的差别:通过 sh
执行的脚本或命令不会影响当前 shell 的环境变量
- sh 启动一个新的子shell来执行脚本,source 在当前执行
直接算不行:
a=100 b=$a*2 echo $b #100*2
可以 expr:
a=100
b=$(expr 5 + 3) #+两边一定要有空格,不然就是 5+3
echo $(expr 10 - 3)
echo $(expr 5 \* 2) # 转义,不然 * 是通配符
# expr a*2 是查找并输出a开头2结尾的文件名
echo $(expr 4 / 3) # 整数下取整
简写为双小括号,不需要转义和空格了:
echo $((7/3*3))
a=100
echo $((a++)) #100,同理有 ++a
echo $a #101
也可以 let:(bash)
let "a=4*3"
复杂算术运算,使用 bc:(需要安装)
echo $(echo "scale=2; 10 / 3" | bc) # 小数点2位
echo $(echo "3 ^ 3" | bc) # 27
echo $(echo "scale=2; sqrt(8)" | bc)
双引号与单引号区别:双引号解析变量。
num=200
echo "num=$num" #num=200
echo 'num=$num' #num=$num
反引号:里边内容认为是命令,执行并把结果替换,如:
echo "today is `date`" # today is Wed Jun 12 11:41:00 CST 2024
# ${num:-val} 若num存在,返回num,否则返回val
echo ${num:-580} #580
num=1437
echo ${num:-580} #1437
# {num:=val} 若num存在,返回num,不存在赋值为val再返回
echo ${def:=500}
echo $def
echo ${def:=5000} #500
执行 sh 脚本时:
$#
参数数目$*
所有参数$1
第一个参数,$2
第二个参数……$?
命令执行后返回状态$0
当前进程名$$
当前进程号
echo "参数数目:$#"
echo "参数内容:$*"
echo "param1:$1, param2:$2"
ls
echo "ls的结果:$?"
echo "进程名 $0, 进程号 $$"
(base) lr584@lr580:~$ sh test.sh 123 45a 参数数目:2 参数内容:123 45a param1:123, param2:45a acm acm2 chinook.db go hw2.db miniconda3 scnu_acm scnuoj test.sh test.sqlite test1.sqlite tmp.sh ls的结果:0 进程名 test.sh, 进程号 25095
由子shell执行:(写成一个 .sh
)
data=1437
(
data=580
echo "$data"
)
echo "$data"
若仍然由当前 shell 执行就 {}
str="abcdefghi"
echo ${#str} #字符串长度9
echo ${str:3} #下标从0开始,取下标3和往后的所有内容
#若3往左越界如-1同0,往右越界如100则空串
echo ${str:3:4} #3开始,取4个(不足就取到结尾); -1 就取到最后一个(不含最后一个),以此类推
echo ${str/a/ABC} #替换第一个a为ABC,不修改原本的,查无忽略
echo ${str//a/ABC} #替换所有
测试文件:test -? 文件名
,可以用方括号简写,如:
-e 是否存在
-d 是目录
-f 是文件
-r 可读
-w 可写
-x 可执行
-L 符号链接
-c 字符设备
-b 块设备
-s 非空
read -p "输入文件名:" fileName
test -e $fileName
[ -e $fileName ] # 首尾加空格
echo $?
字符串测试:(test)
四种操作符 = != -z -n
(相等,不等,空串,非空)
test -z "abc"
echo $? #1 空串的话就 0
test "abc" = "def" #1
test,有:-eq -ne -gt -ge -le -lt
|| &&
或 -a -o !
。如:test ! -x file
或 test 2 -lt 3 && test 5 -gt 3
&&
左边命令成功(返回 0)右边命令才执行
||
左边命令失败右边命令才执行
test 1 -eq 1 && echo "success"
test 1 -eq 1 || echo "fail" # 不输出
read -p "输入文件名:" fileName
不一定要缩进
read -p "输入整数:" n
if [ $n -eq 580 ]; then echo "1437580!"
fi
read -p "输入整数:" n
if [ $((n%2)) -eq 0 ]; then
echo "偶数"
else
echo "奇数"
fi
read -p "输入整数:" n
if [ $n -eq 1 ]; then echo "一"
elif [ $n -eq 2 ]; then echo "二"
fi
read -p "输入yes或no:" c
case $c in
yes | y* | Y*) #如输入是yyy
echo "是"
;; # break
no | n* | N*)
echo "否"
;;
*)
echo "也许是"
;;
esac
declare -i i=0
for ((i=0;i<=10;++i)) do
echo $i; done # 这个 bash 特有,sh 不行
for i in 1 1 4 5 1 4
do echo $i; done # do 不能放上面不然和 4 一样看成 i=do
i=0
while [ $i -le 10 ]; do
echo $i
i=$((i+1))
done
until:条件成立退出,与 while 相反:
i=0
until [ $i -eq 10 ]; do echo $i;
i=$((++i)); done
i=0
until [ $i -eq 10 ]; do
echo $i
i=$((i + 1))
done
# 压行:until [ $i -eq 10 ]; do echo $i;i=$((i + 1));done
显然有 break 和 continue 能用于循环和 case(break only)
b使用前必须定义
如果分文件,可以一个文件(如
fun.sh
写定义),然后另一个文件通过source fun.sh
的方式导入函数的定义
返回值一般规定为:return 0
无错,return 1
有错。当然可以用自己的定义
同理可以使用参数,不需要定义参数列表,直接用 $数字
即可。
function my_max() { # function 可以不写 直接 my_max() { 则可以 sh
#写了 function 就只能 bash
if [ $1 -gt $2 ]; then
return $1
else
return $2
fi
}
my_max 3 4
echo $?
以管理员身份身份执行一条指令,如果希望把当前默认为管理员,可以输入:
sudo su
或
sudo -i
之后就会一直管理员状态
也可以
su
但是这样需要输入一次密码。
切换其他用户:(不知道用户密码可以加 sudo su)
su - 用户名
用exit
退出窗口
以某个用户身份执行命令:
sudo -u 用户名 命令
sudo -u postgres psql -d chinook -f /tmp/chinook_postgres.sql
就是 list 的缩写,通过 ls 命令不仅可以查看 linux 文件夹包含的文件,而且可以查看文件权限(包括目录、文件夹、文件权限) 查看目录信息等等。
ls+路径,表示要列出的路径,不写就默认是当前路径。如ls /
列出根目录。
可以+多个路径,那么等于多次执行这个命令。(其他的命令类似)
ls -a 列出目录所有文件,包含以.开始的隐藏文件
ls -A 列出除.及..的其它文件
ls -r 反序排列
ls -t 以文件修改时间排序
ls -S 以文件大小排序
ls -h (human)以易读大小显示
ls -l (long)除了文件名之外,还将文件的权限、所有者、文件大小等信息详细列出来
ls -R 查看目录的内容以及它所有子目录的内容
ls -d (directory)只看文件夹
ls -ld 查看日期等信息(不会列举包含的内容)
ls -F 添加后缀,此时/后缀是目录,@后缀是链接
计算文件大小时计算文件夹大小不准确
例如:
(1) 按易读方式按时间反序排序,并显示文件详细信息
ls -lhrt
(2) 按大小反序显示文件详细信息
ls -lrS
(3)列出当前目录中所有以"t"开头的目录的详细内容
ls -l t*
ls -l
的简化命令是ll
,所以上面可以写成ll t*
(4) 列出文件绝对路径(不包含隐藏文件)
ls | sed "s:^:`pwd`/:"
(5) 列出文件绝对路径(包含隐藏文件)
find $pwd -maxdepth 1 | xargs ls -ld
例如:
ls /dev/tty?
匹配任意字符, 查看个位数的tty设备(虚拟控制台设备)或
ls /dev/tty[0-9]
查看所有ls /dev/tty*
ls /dev/tty{1?, 20}
ls /dev/tty{1[0-9],20}
两位数即
tty??
ls -ld
的子段意义:
- 权限位 硬连接数 属主 属组 大小 最后修改时间 文件/目录名称
统计文件数目:
- 含子目录
find 目录名 -type f | wc -l
- 不含
ls 目录名 | wc -l
1)进入根目录
cd /
(2)进入 "home" 目录 (root下是/root
,不然是/home/
+用户名)
cd ~
(3)进入上一次工作路径(再次执行的话,上一次就是本来的)
cd -
(4)把上个命令的参数作为cd参数使用。
cd !$
(5)进入上一级
cd ..
没有cd ...或cd ....,但是有cd ../../..这样的多次上一级
. 是当前路径
- 前一个路径(返回)(只有一个记忆,即不断运行会在两个路径间反复横跳)
~+user 用户user的家目录 如
cd ~root
获取当前绝对路径
pwd
查看软链接的实际路径
pwd -P
mkdir 命令用于创建文件夹。
可用选项:
- -m: 对新建目录设置存取权限数字,也可以用 chmod 命令设置;
- -p: 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系统将自动建立好那些尚不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个目录。 -p是递归的意思。
实例:
(1)当前工作目录下创建名为 t的文件夹
mkdir t
(2)在 tmp 目录下创建路径为 test/t1/t 的目录,若不存在,则创建:
mkdir -p /tmp/test/t1/t
检验:ls -R /tmp
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子目录项,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其父目录的写权限。
注意:不能删除非空目录
实例:
(1)当 parent 子目录被删除后使它也成为空目录的话,则顺便一并删除:
rmdir -p parent/child/child11
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如果没有使用 -r 选项,则 rm 不会删除目录。如果使用 rm 来删除文件,通常仍可以将该文件恢复原状。
rm [选项] 文件…
实例:
(1)删除任何 .log 文件,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rm -i *.log
(2)删除 test 子目录及子目录中所有档案删除,并且不用一一确认:
rm -rf test
(3)删除以 -f 开头的文件
rm -- -f*
移动文件或修改文件名,根据第二参数类型(如目录,则移动文件;如为文件则重命名该文件)。
当第二个参数为目录时,第一个参数可以是多个以空格分隔的文件或目录,然后移动第一个参数指定的多个文件到第二个参数指定的目录中。
实例:
(1)将文件 test.log 重命名为 test1.txt
mv test.log test1.txt
(2)将文件 log1.txt,log2.txt,log3.txt 移动到根的 test3 目录中
mv llog1.txt log2.txt log3.txt /test3
(3)将文件 file1 改名为 file2,如果 file2 已经存在,则询问是否覆盖
(如果是文件夹对文件夹,会把文件夹放到这个文件夹内部)
mv -i log1.txt log2.txt
(4)移动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到上一级目录
mv * ../
-i
选项代表 "interactive"(交互式)。当使用这个选项时,如果 mv
命令试图覆盖目标位置的某个已存在的文件,系统会提示用户确认是否真的要执行覆盖操作。
源文件复制至目标文件,或将多个源文件复制至目标目录。
注意:命令行复制,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会提示是否覆盖,而在 shell 脚本中,如果不加 -i 参数,则不会提示,而是直接覆盖!
-i 提示
-f 不提示(强制覆盖)
-r 复制目录及目录内所有项目
-a 复制的文件与原文件时间一样
-p 保持原文件属性不变(含权限,日期)
实例:
(1)复制 a.txt 到 test 目录下,保持原文件时间,如果原文件存在提示是否覆盖。
cp -ai a.txt test #或test/
(2)为 a.txt 建立一个链接(快捷方式)
cp -s a.txt link_a.txt
注意还是相对连接,所以该快捷方式不能移位
可以一次复制多个内容,正确的都会复制过去:
cp 1.mp3 3.rmvb d #复制到目录内
cp a d #文件对文件 或 文件对文件夹下同名文件 或 文件夹对文件夹
concatenate
文件太大影响运行环境,对大日志不应该 cat,建议用 less/tail 参考
cat 主要有三大功能:
1.一次显示整个文件:
cat filename
2.从键盘创建一个文件:
cat > filename
只能创建新文件,不能编辑已有文件。ctrl+c结束输入
3.将几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cat file1 file2 > file
- -b 对非空输出行号
- -n 输出所有行号
实例:
(1)把 log2012.log 的文件内容加上行号后输入 log2013.log 这个文件里
cat -n log2012.log log2013.log
(2)把 log2012.log 和 log2013.log 的文件内容加上行号(空白行不加)之后将内容附加到 log.log 里
cat -b log2012.log log2013.log log.log
(3)使用 here doc 生成新文件
cat >log.txt <<EOF
>Hello
>World
>PWD=$(pwd)
>EOF
ls -l log.txt
cat log.txt
Hello
World
PWD=/opt/soft/test
必须加上<<EOF命令
(4)反向列示 (-n时1是最后一行)
tac log.txt
PWD=/opt/soft/test
World
Hello
参数是文件名,代表新建一个文件(不能在不存在的路径)
若已有该文件,什么也不会做,不会覆盖
这个是基本文本阅读器(不推荐),more所有linux自带
功能类似于 cat, more 会以一页一页的显示方便使用者逐页阅读,而最基本的指令就是按回车下一行,按空白键(space)就往下一页显示,按 b 键就会往回(back)一页显示。按/键向后查找。Q退出。?键了解操作说明
命令参数:
+n 从笫 n 行开始显示
-n 定义屏幕大小为n行
+/pattern 在每个档案显示前搜寻该字串(pattern),然后从该字串前两行之后开始显示
-c 从顶部清屏,然后显示
-d 提示“Press space to continue,’q’ to quit(按空格键继续,按q键退出)”,禁用响铃功能
-l 忽略Ctrl+l(换页)字符
-p 通过清除窗口而不是滚屏来对文件进行换页,与-c选项相似
-s 把连续的多个空行显示为一行
-u 把文件内容中的下画线去掉
常用操作命令:
Enter 向下 n 行,需要定义。默认为 1 行
Ctrl+F 向下滚动一屏
空格键 向下滚动一屏
Ctrl+B 返回上一屏
= 输出当前行的行号
:f 输出文件名和当前行的行号
V 调用vi编辑器
!命令 调用Shell,并执行命令
q 退出more
实例:
(1)显示文件中从第3行起的内容
more +3 text.txt
(2)在所列出文件目录详细信息,借助管道使每次显示 5 行
ls -l | more -5
按空格显示下 5 行。
这个是增强型文本阅读器,不一定所有linux自带
less 与 more 类似,但使用 less 可以随意浏览文件,而 more 仅能向前移动,却不能向后移动,而且 less 在查看之前不会加载整个文件。
PgUp,PgDn翻页,?向前,/向后查找 ,n上一个 N下一个被查找内容
常用命令参数:
-i 忽略搜索时的大小写
-N 显示每行的行号
-o <文件名> 将less 输出的内容在指定文件中保存起来
-s 显示连续空行为一行
/字符串:向下搜索“字符串”的功能
?字符串:向上搜索“字符串”的功能
n:重复前一个搜索(与 / 或 ? 有关)
N:反向重复前一个搜索(与 / 或 ? 有关)
-x <数字> 将“tab”键显示为规定的数字空格
b 向后翻一页
d 向后翻半页
h 显示帮助界面
Q 退出less 命令
u 向前滚动半页
y 向前滚动一行
空格键 滚动一行
回车键 滚动一页
[pagedown]: 向下翻动一页
[pageup]: 向上翻动一页
实例:
(1)ps 查看进程信息并通过 less 分页显示
ps -aux | less -N
(2)查看多个文件
less 1.log 2.log
可以使用 n 查看下一个,使用 p 查看前一个。
head 用来显示档案的开头至标准输出中,默认 head 命令打印其相应文件的开头 10 行。
常用参数:
-n<行数> 显示的行数(行数为复数表示从最后向前数)
实例:
(1)显示 1.log 文件中前 20 行(可以简写为-20)
head 1.log -n 20
(2)显示 1.log 文件前 20 字节
head -c 20 log2014.log
(3)显示 t.log最后 10 行
head -n -10 t.log
用于显示指定文件末尾内容,不指定文件时,作为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常用查看日志文件。
常用参数:
-f 循环读取(常用于查看递增的日志文件)
-n<行数> 显示行数(从后向前)
(1)循环读取逐渐增加的文件内容
ping 127.0.0.1 > ping.log &
后台运行:可使用 jobs -l 查看,也可使用 fg 将其移到前台运行。
tail -f ping.log
查找并显示给定命令的完整路径
在 linux 要查找某个可执行指令,但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可以使用下面的一些命令来搜索:
which 查看可执行文件的位置。
whereis 查看文件的位置。
locate 配合数据库查看文件位置。
find 实际搜寻硬盘查询文件名称。
which 是在 PATH 就是指定的路径中,搜索某个系统命令的位置,并返回第一个搜索结果。使用 which 命令,就可以看到某个系统命令是否存在,以及执行的到底是哪一个位置的命令。
默认会查找别名,但不查找命令
应用:误删命令,找到位置,从别的地方下载回来放到这个位置
常用参数:
-n 指定文件名长度,指定的长度必须大于或等于所有文件中最长的文件名。
实例:
(1)查看 ls 命令是否存在,执行哪个
which ls
(2)查看 which
which which
(3)查看 cd
which cd(显示不存在,因为 cd 是内建命令,而 which 查找显示是 PATH 中的命令)
查看当前 PATH 配置:
echo $PATH
或使用 env 查看所有环境变量及对应值
whereis 命令只能用于程序名的搜索,而且只搜索二进制文件(参数-b)、man说明文件(参数-m)和源代码文件(参数-s)。如果省略参数,则返回所有信息。whereis 及 locate 都是基于系统内建的数据库进行搜索,因此效率很高,而find则是遍历硬盘查找文件。
常用参数:
-b 定位可执行文件。
-m 定位帮助文件。
-s 定位源代码文件。
-u 搜索默认路径下除可执行文件、源代码文件、帮助文件以外的其它文件。
实例:
(1)查找 locate 程序相关文件
whereis locate
(2)查找 locate 的源码文件
whereis -s locate
(3)查找 lcoate 的帮助文件
whereis -m locate
locate 通过搜寻系统内建文档数据库达到快速找到档案,数据库由 updatedb 程序来更新,updatedb 是由 cron daemon 周期性调用的。默认情况下 locate 命令在搜寻数据库时比由整个由硬盘资料来搜寻资料来得快,但较差劲的是 locate 所找到的档案若是最近才建立或 刚更名的,可能会找不到,在内定值中,updatedb 每天会跑一次,可以由修改 crontab 来更新设定值 (etc/crontab)。
locate 与 find 命令相似,可以使用如 *、? 等进行正则匹配查找
常用参数:
-l num(要显示的行数)
-f 将特定的档案系统排除在外,如将proc排除在外
-r 使用正则运算式做为寻找条件
建立定位索引库:updatedb
一般位置在/var/lib/mlocate/mlocate.db
实例:
(1)查找和 pwd 相关的所有文件(文件名中包含 pwd)
locate pwd
(2)搜索 etc 目录下所有以 sh 开头的文件
locate /etc/sh
(3)查找 /var 目录下,以 reason 结尾的文件
locate -r '^/var.*reason$'(其中.表示一个字符,*表示任务多个;.*表示任意多个字符)
可能需要安装,如
sudo apt install locate
使用举例:
touch myhttpd.conf
updatedb
locate httpd.conf
用于在文件树中查找文件,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命令格式:
find pathname -options [-print -exec -ok ...]
命令参数:
pathname: find命令所查找的目录路径。例如用.来表示当前目录,用/来表示系统根目录。
-print: find命令将匹配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
-exec: find命令对匹配的文件执行该参数所给出的shell命令。相应命令的形式为'command' { } \;,注意{ }和\;之间的空格。
-ok: 和-exec的作用相同,只不过以一种更为安全的模式来执行该参数所给出的shell命令,在执行每一个命令之前,都会给出提示,让用户来确定是否执行。
-a 多个条件同时满足
-o 多个条件满足其一
命令选项:
-name 按照文件名查找文件
-perm 按文件权限查找文件
-user 按文件属主查找文件
-group 按照文件所属的组来查找文件。
-type 查找某一类型的文件,诸如:
b - 块设备文件
d - 目录
c - 字符设备文件
l - 符号链接文件
p - 管道文件
f - 普通文件
-size n :[c] 查找文件长度为n块文件,带有c时表文件字节大小
-amin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访问的文件
-atime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24小时访问的文件
-cmin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被改变文件状态的文件
-ctime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24小时被改变文件状态的文件
-mmin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分钟被改变文件数据的文件
-mtime n 查找系统中最后n*24小时被改变文件数据的文件
(用减号-来限定更改时间在距今n日以内的文件,而用加号+来限定更改时间在距今n日以前的文件。 )
-maxdepth n 最大查找目录深度
-prune 选项来指出需要忽略的目录。在使用-prune选项时要当心,因为如果你同时使用了-depth选项,那么-prune选项就会被find命令忽略
-newer 如果希望查找更改时间比某个文件新但比另一个文件旧的所有文件,可以使用-newer选项
xargs 命令从标准输入流中获取参数,并基于它们执行命令。xargs比exec更快
实例:
(1)查找 48 小时内修改过的文件
find -atime -2
(2)在当前目录查找 以 .log 结尾的文件。 . 代表当前目录
find ./ -name '*.log'
(3)查找 /opt 目录下 权限为 777 的文件
find /opt -perm 777
(4)查找大于 1K 的文件
find -size +1000c
查找等于 1000 字符的文件
find -size 1000c
-exec 参数后面跟的是 command 命令,它的终止是以 ; 为结束标志的,所以这句命令后面的分号是不可缺少的,考虑到各个系统中分号会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前面加反斜杠。{} 花括号代表前面find查找出来的文件名。
实例:
(5)在当前目录中查找更改时间在10日以前的文件并删除它们(无提醒)
find . -type f -mtime +10 -exec rm -f {} \;
(6)当前目录中查找所有文件名以.log结尾、更改时间在5日以上的文件,并删除它们,只不过在删除之前先给出提示。 按y键删除文件,按n键不删除
find . -name '*.log' mtime +5 -ok -exec rm {} \;
(7)当前目录下查找文件名以 passwd 开头,内容包含 "pkg" 字符的文件
find . -f -name 'passwd*' -exec grep "pkg" {} \;
(8)用 exec 选项执行 cp 命令
find . -name '*.log' -exec cp {} test3 \;
-xargs find 命令把匹配到的文件传递给 xargs 命令,而 xargs 命令每次只获取一部分文件而不是全部,不像 -exec 选项那样。这样它可以先处理最先获取的一部分文件,然后是下一批,并如此继续下去。
实例:
(9)查找当前目录下每个普通文件,然后使用 xargs 来判断文件类型
find . -type f -print | xargs file
(10)查找当前目录下所有以 js 结尾的并且其中包含 'editor' 字符的普通文件
find . -type f -name "*.js" -exec grep -lF 'ueditor' {} \;
find -type f -name '*.js' | xargs grep -lF 'editor'
(11)利用 xargs 执行 mv 命令
find . -name "*.log" | xargs -i mv {} test4
(12)用 grep 命令在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普通文件中搜索 hostnames 这个词,并标出所在行:
find . -name \*(转义) -type f -print | xargs grep -n 'hostnames'
(13)查找当前目录中以一个小写字母开头,最后是 4 到 9 加上 .log 结束的文件:
find . -name '[a-z]*[4-9].log' -print
(14)在 test 目录查找不在 test4 子目录查找
find test -path 'test/test4' -prune -o -print
(15)实例1:查找更改时间比文件 log2012.log新但比文件 log2017.log 旧的文件
find -newer log2012.log ! -newer log2017.log
使用 depth 选项:
depth 选项可以使 find 命令向磁带上备份文件系统时,希望首先备份所有的文件,其次再备份子目录中的文件。
实例:find 命令从文件系统的根目录开始,查找一个名为 CON.FILE 的文件。 它将首先匹配所有的文件然后再进入子目录中查找
find / -name "CON.FILE" -depth -print
find ./ -type f | xargs grep "hh"
find ./ -mtime -1 | xargs rm -rf
find ./ -size 0 | xargs rm -rf
用于改变 linux 系统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用它控制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该命令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包含字母和操作符表达式的文字设定法;另一种是包含数字的数字设定法。
每一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都有三组,每组用三位表示,分别为文件属主的读、写和执行权限;与属主同组的用户的读、写和执行权限;系统中其他用户的读、写和执行权限。可使用 ls -l test.txt 查找。
以文件 log2012.log 为例:
-rw-r--r-- 1 root root 296K 11-13 06:03 log2012.log
第一列共有 10 个位置,第一个字符指定了文件类型。在通常意义上,一个目录也是一个文件。如果第一个字符是横线,表示是一个非目录的文件。如果是 d,表示是一个目录。从第二个字符开始到第十个 9 个字符,3 个字符一组,分别表示了 3 组用户对文件或者目录的权限。权限字符用横线代表空许可,r 代表只读,w 代表写,x 代表可执行。
常用参数:
-c 当发生改变时,报告处理信息
-R 处理指定目录以及其子目录下所有文件
权限范围:
u :目录或者文件的当前的用户
g :目录或者文件的当前的群组
o :除了目录或者文件的当前用户或群组之外的用户或者群组
a :所有的用户及群组
权限代号:
r :读权限,用数字4表示
w :写权限,用数字2表示
x :执行权限,用数字1表示
- :删除权限,用数字0表示
s :特殊权限
实例:
(1)增加文件 t.log 所有用户可执行权限
chmod a+x t.log
(2)撤销原来所有的权限,然后使拥有者具有可读权限,并输出处理信息
chmod u=r t.log -c
(3)给 file 的属主分配读、写、执行(7)的权限,给file的所在组分配读、执行(5)的权限,给其他用户分配执行(1)的权限
chmod 751 t.log -c(或者:chmod u=rwx,g=rx,o=x t.log -c)
(4)将 test 目录及其子目录所有文件添加可读权限
chmod u+r,g+r,o+r -R text/ -c
例如,666可读可写
用来压缩和解压文件。tar 本身不具有压缩功能,只具有打包功能,有关压缩及解压是调用其它的功能来完成。
弄清两个概念:打包和压缩。打包是指将一大堆文件或目录变成一个总的文件;压缩则是将一个大的文件通过一些压缩算法变成一个小文件
归档操作,制作和释放分别是:
tar [选项] 归档文件 原文件/目录
和 tar [选项] 归档文件 [-C 目标目录]
常用参数:
-c 建立新的压缩文件.tar
-x 从压缩包中抽取文件
-f 指定压缩文件.tar
-r 添加文件到已经压缩文件包中
-u 添加改了和现有的文件到压缩包中
-t 显示压缩文件中的内容
-z 支持gzip压缩
-j 支持bzip2压缩
-Z 支持compress解压文件
-v 显示操作过程(输出详细信息)
-t 列表查看包内文件
-C 指定目标文件夹 (解压必须)
-A 新增压缩文件到已存在的压缩 -d 记录文件的差别 -l 文件系统边界设置 -k 保留原有文件不覆盖 -m 保留文件不被覆盖 -W 确认压缩文件的正确性
有关 gzip 及 bzip2 压缩:
gzip 实例:压缩 gzip fileName .tar.gz 和.tgz 解压:gunzip filename.gz 或 gzip -d filename.gz
对应:tar zcvf filename.tar.gz tar zxvf filename.tar.gz
bz2实例:压缩 bzip2 -z filename .tar.bz2 解压:bunzip filename.bz2或bzip -d filename.bz2
对应:tar jcvf filename.tar.gz 解压:tar jxvf filename.tar.bz2
实例:
(1)将文件全部打包成 tar 包
tar -cvf log.tar 1.log,2.log 或tar -cvf log.*
(2)将 /etc 下的所有文件及目录打包到指定目录,并使用 gz 压缩
tar -zcvf /tmp/etc.tar.gz /etc
(3)查看刚打包的文件内容(一定加z,因为是使用 gzip 压缩的)
tar -ztvf /tmp/etc.tar.gz
(4)要压缩打包 /home, /etc ,但不要 /home/dmtsai
tar --exclude /home/dmtsai -zcvf myfile.tar.gz /home/* /etc
常用组合:zcf, zxf
后面可以加多个文件(目录),表示一并归档
若出现提示:删除/
,是正常现象,不是报错
解压可以省略压缩类型
-tf
查看归档文件内容
chown 将指定文件的拥有者改为指定的用户或组,用户可以是用户名或者用户 ID;组可以是组名或者组 ID;文件是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支持通配符。
-c 显示更改的部分的信息
-R 处理指定目录及子目录
实例:
(1)改变拥有者和群组 并显示改变信息
chown -c mail:mail log2012.log
(2)改变文件群组
chown -c :mail t.log
(3)改变文件夹及子文件目录属主及属组为 mail
chown -cR mail: test/
显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以方便阅读的方式显示信息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磁盘
-T 列出文件系统类型
实例:
(1)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df -l
(2)以易读方式列出所有文件系统及其类型
df -haT
du 命令也是查看使用空间的,但是与 df 命令不同的是 Linux du 命令是对文件和目录磁盘使用的空间的查看:
命令格式:
du [选项] [文件]
常用参数:
-a 显示目录中所有文件大小(而不只是目录)
-k 以KB为单位显示文件大小
-m 以MB为单位显示文件大小
-g 以GB为单位显示文件大小
-h 以易读方式显示文件大小
-s 仅显示总计
-c或--total 除了显示个别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时也显示所有目录或文件的总和
实例:
(1)以易读方式显示文件夹内及子文件夹大小
du -h scf/
(2)以易读方式显示文件夹内所有文件大小
du -ah scf/
(3)显示几个文件或目录各自占用磁盘空间的大小,还统计它们的总和
du -hc test/ scf/
(4)输出当前目录下各个子目录所使用的空间
du -hc --max-depth=1 scf/
常用选项为 du -sh (统计大小)
-s 添加符号链接
创建快捷方式
ln -s 被创建路径 快捷方式路径
如:
ln -s _新建文件夹2/yc/dia diaa
注意该快捷方式搬了地方之后将不再可用,即只能在创建快捷方式的地方使用这个快捷方式,移动到别的目录下导致无效,如果要有效,使用绝对路径:
ln -s /media/lr580/Data/_lr580/_新建文件夹2/yc/dia diaw
功能是为文件在另外一个位置建立一个同步的链接,当在不同目录需要该问题时,就不需要为每一个目录创建同样的文件,通过 ln 创建的链接(link)减少磁盘占用量。
链接分类:软件链接及硬链接
软链接:
- 1.软链接,以路径的形式存在。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 2.软链接可以 跨文件系统 ,硬链接不可以
- 3.软链接可以对一个不存在的文件名进行链接
- 4.软链接可以对目录进行链接
硬链接:
- 1.硬链接,以文件副本的形式存在。但不占用实际空间。
- 2.不允许给目录创建硬链接
- 3.硬链接只有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中才能创建
举例,删掉硬链接会删掉源文件,软链接不会;修改都会影响
需要注意:
- 第一:ln命令会保持每一处链接文件的同步性,也就是说,不论你改动了哪一处,其它的文件都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 第二:ln的链接又分软链接和硬链接两种,软链接就是ln –s 源文件 目标文件,它只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文件的镜像,不会占用磁盘空间,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没有参数-s, 它会在你选定的位置上生成一个和源文件大小相同的文件,无论是软链接还是硬链接,文件都保持同步变化。
- 第三:ln指令用在链接文件或目录,如同时指定两个以上的文件或目录,且最后的目的地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目录,则会把前面指定的所有文件或目录复制到该目录中。若同时指定多个文件或目录,且最后的目的地并非是一个已存在的目录,则会出现错误信息。
常用参数:
-b 删除,覆盖以前建立的链接
-s 软链接(符号链接)(不加就是硬连接)
-v 显示详细处理过程
实例:
(1)给文件创建软链接,并显示操作信息
ln -sv source.log link.log
(2)给文件创建硬链接,并显示操作信息
ln -v source.log link1.log
(3)给目录创建软链接
ln -sv /opt/soft/test/test3 /opt/soft/test/test5
对软连接使用指令等同于对指向的文件本身使用,如cat
显示或设定系统的日期与时间。
命令参数:
-d<字符串> 显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s<字符串> 根据字符串来设置日期与时间。字符串前后必须加上双引号。
-u 显示GMT。
%H 小时(00-23)
%I 小时(00-12)
%M 分钟(以00-59来表示)
%s 总秒数。起算时间为1970-01-01 00:00:00 UTC。
%S 秒(以本地的惯用法来表示)
%a 星期的缩写。
%A 星期的完整名称。
%d 日期(以01-31来表示)。
%D 日期(含年月日)。
%m 月份(以01-12来表示)。
%y 年份(以00-99来表示)。
%Y 年份(以四位数来表示)。
实例:
(1)显示下一天
date +%Y%m%d --date="+1 day" //显示下一天的日期
(2)-d参数使用
date -d "nov 22" 今年的 11 月 22 日是星期三
date -d '2 weeks' 2周后的日期
date -d 'next monday' (下周一的日期)
date -d next-day +%Y%m%d(明天的日期)或者:date -d tomorrow +%Y%m%d
date -d last-day +%Y%m%d(昨天的日期) 或者:date -d yesterday +%Y%m%d
date -d last-month +%Y%m(上个月是几月)
date -d next-month +%Y%m(下个月是几月)
以用户显示公历(阳历)日历如只有一个参数,则表示年份(1-9999),如有两个参数,则表示月份和年份:
常用参数:
-3 显示前一月,当前月,后一月三个月的日历
-m 显示星期一为第一列
-j 显示在当前年第几天
-y [year]显示当前年[year]份的日历
实例:
(1)显示指定年月日期
cal 9 2012
(2)显示2013年每个月日历
cal -y 2013
(3)将星期一做为第一列,显示前中后三月
cal -3m
强大的文本搜索命令,grep(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Print) 全局正则表达式搜索。
grep 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它在一个或多个文件中搜索字符串模板。如果模板包括空格,则必须被引用,模板后的所有字符串被看作文件名。搜索的结果被送到标准输出,不影响原文件内容。
命令格式:
grep [option] pattern file|dir
常用参数:
-A n --after-context显示匹配字符后n行
-B n --before-context显示匹配字符前n行
-C n --context 显示匹配字符前后n行
-c --count 计算符合样式的列数
-i 忽略大小写
-l 只列出文件内容符合指定的样式的文件名称
-f 从文件中读取关键词
-n 显示匹配内容的所在文件中行数
-R 递归查找文件夹
-v 输出不符合条件的行
--color 突出显示查找字符串
-E 使用拓展正则表达式 等同于egrep
grep 的规则表达式:
^ #锚定行的开始 如:'^grep'匹配所有以grep开头的行。
$ #锚定行的结束 如:'grep$'匹配所有以grep结尾的行。
^$ 空行
. #匹配一个非换行符的字符 如:'gr.p'匹配gr后接一个任意字符,然后是p。
* #匹配零个或多个先前字符 如:'*grep'匹配所有一个或多个空格后紧跟grep的行。
.* #一起用代表任意字符。
[] #匹配一个指定范围内的字符,如'[Gg]rep'匹配Grep和grep。
[^] #匹配一个不在指定范围内的字符,如:'[^A-FH-Z]rep'匹配不包含A-R和T-Z的一个字母开头,紧跟rep的行。
\(..\) #标记匹配字符,如'\(love\)',love被标记为1。
\< #锚定单词的开始,如:'\<grep'匹配包含以grep开头的单词的行。
\> #锚定单词的结束,如'grep\>'匹配包含以grep结尾的单词的行。
x\{m\} #重复字符x,m次,如:'0\{5\}'匹配包含5个o的行。
x\{m,\} #重复字符x,至少m次,如:'o\{5,\}'匹配至少有5个o的行。
x\{m,n\} #重复字符x,至少m次,不多于n次,如:'o\{5,10\}'匹配5--10个o的行。
\w #匹配文字和数字字符,也就是[A-Za-z0-9],如:'G\w*p'匹配以G后跟零个或多个文字或数字字符,然后是p。
\W #\w的反置形式,匹配一个或多个非单词字符,如点号句号等。
\b #单词锁定符,如: '\bgrep\b'只匹配grep。
实例:
(1)查找指定进程
ps -ef | grep svn
(2)查找指定进程个数
ps -ef | grep svn -c
(3)从文件中读取关键词
cat test1.txt | grep -f key.log
(4)从文件夹中递归查找以grep开头的行,并只列出文件
grep -lR '^grep' /tmp
(5)查找非x开关的行内容
grep '^[^x]' test.txt
(6)显示包含 ed 或者 at 字符的内容行
grep -E 'ed|at' test.txt
wc(word count)功能为统计指定的文件中字节数、字数、行数,并将统计结果输出
命令格式:
wc [option] file..
命令参数:
-c 统计字节数
-l 统计行数
-m 统计字符数
-w 统计词数,一个字被定义为由空白、跳格或换行字符分隔的字符串
默认参数是-lwc
实例:
(1)查找文件的 行数 单词数 字节数 文件名
wc text.txt
结果:
7 8 70 test.txt
(2)统计输出结果的行数
cat test.txt | wc -l
ps(process status),用来查看当前运行的进程状态,一次性查看,如果需要动态连续结果使用 top
linux上进程有5种状态:
- \1. 运行(正在运行或在运行队列中等待)
- \2. 中断(休眠中, 受阻, 在等待某个条件的形成或接受到信号)
- \3. 不可中断(收到信号不唤醒和不可运行, 进程必须等待直到有中断发生)
- \4. 僵死(进程已终止, 但进程描述符存在, 直到父进程调用wait4()系统调用后释放)
- \5. 停止(进程收到SIGSTOP, SIGSTP, SIGTIN, SIGTOU信号后停止运行运行)
ps 工具标识进程的5种状态码:
D 不可中断 uninterruptible sleep (usually IO)
R 运行 runnable (on run queue)
S 中断 sleeping
T 停止 traced or stopped
Z 僵死 a defunct (”zombie”) process
命令参数:
-A 显示所有进程
a 显示所有进程
-a 显示同一终端下所有进程
c 显示进程真实名称
e 显示环境变量
f 显示进程间的关系
r 显示当前终端运行的进程
-aux 显示所有包含其它使用的进程
实例:
(1)显示当前所有进程环境变量及进程间关系
ps -ef
(2)显示当前所有进程
ps -A
(3)与grep联用查找某进程
ps -aux | grep apache
(4)找出与 cron 与 syslog 这两个服务有关的 PID 号码
ps aux | grep '(cron|syslog)'
- 选项 "j" 用于显示作业控制信息。这包括进程 ID、父进程 ID、用户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量、开始时间等详细信息。
- 选项 "-A" 用于显示所有进程,而不仅仅是与当前终端相关的进程。
ps j -A
显示当前系统正在执行的进程的相关信息,包括进程 ID、内存占用率、CPU 占用率等
常用参数:
-c 显示完整的进程命令
-s 保密模式
-p <进程号> 指定进程显示
-n <次数>循环显示次数
实例:
(1)
top - 14:06:23 up 70 days, 16:44, 2 users, load average: 1.25, 1.32, 1.35
Tasks: 206 total, 1 running, 205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5.9%us, 3.4%sy, 0.0%ni, 90.4%id, 0.0%wa, 0.0%hi, 0.2%si, 0.0%st
Mem: 32949016k total, 14411180k used, 18537836k free, 169884k buffers
Swap: 32764556k total, 0k used, 32764556k free, 3612636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8894 root 22 0 1501m 405m 10m S 52.2 1.3 2534:16 java
前五行是当前系统情况整体的统计信息区。
第一行,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具体参数说明情况如下:
14:06:23 — 当前系统时间
up 70 days, 16:44 — 系统已经运行了70天16小时44分钟(在这期间系统没有重启过的吆!)
2 users — 当前有2个用户登录系统
load average: 1.15, 1.42, 1.44 — load average后面的三个数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负载情况。
load average数据是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活跃的进程数,然后按特定算法计算出的数值。如果这个数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的时候就表明系统在超负荷运转了。
第二行,Tasks — 任务(进程),具体信息说明如下:
系统现在共有206个进程,其中处于运行中的有1个,205个在休眠(sleep),stoped状态的有0个,zombie状态(僵尸)的有0个。
第三行,cpu状态信息,具体属性说明如下:
5.9%us — 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3.4% sy — 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ni —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90.4% id —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 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hi — 硬中断(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0.2% si — 软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备注:**在这里CPU的使用比率和windows概念不同,需要理解linux系统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相关知识!
第四行,内存状态,具体信息如下:
32949016k total — 物理内存总量(32GB)
14411180k used — 使用中的内存总量(14GB)
18537836k free — 空闲内存总量(18GB)
169884k buffers — 缓存的内存量 (169M)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信息,具体信息说明如下:
32764556k total — 交换区总量(32GB)
0k used —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0K)
32764556k free — 空闲交换区总量(32GB)
3612636k cached —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3.6GB)
第六行,空行。
第七行以下:各进程(任务)的状态监控,项目列信息说明如下:
PID — 进程id
USER — 进程所有者
PR — 进程优先级
NI —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VIRT —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RES —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SHR —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S — 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PU —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MEM —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TIME+ —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COMMAND — 进程名称(命令名/命令行)
top 交互命令
h 显示top交互命令帮助信息
c 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 以内存使用率排序
P 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T 根据时间/累计时间进行排序
W 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
o或者O 改变显示项目的顺序
发送指定的信号到相应进程。不指定型号将发送SIGTERM(15)终止指定进程。如果任无法终止该程序可用"-KILL" 参数,其发送的信号为SIGKILL(9) ,将强制结束进程,使用ps命令或者jobs 命令可以查看进程号。root用户将影响用户的进程,非root用户只能影响自己的进程。
常用参数:
-l 信号,若果不加信号的编号参数,则使用“-l”参数会列出全部的信号名称
-a 当处理当前进程时,不限制命令名和进程号的对应关系
-p 指定kill 命令只打印相关进程的进程号,而不发送任何信号
-s 指定发送信号
-u 指定用户
实例:
(1)先使用ps查找进程pro1,然后用kill杀掉
kill -9 $(ps -ef | grep pro1)
kill -SIGTERM -- -19701
用一个负数 -19701 向进程组发送信号。如果传递的是一个正数,这个数将被视为进程 ID 用于终止进程。如果传递的是一个负数,它被视为 PGID,用于终止整个进程组。负数来自系统调用的直接定义
杀死会话中的所有进程与之完全不同。即使是具有会话 ID 的系统,例如 Linux,也没有提供系统调用来终止会话中的所有进程。需要遍历 /proc 输出的进程树,收集所有的 SID,然后一一终止进程。
-
kill 命令的执行原理是这样的,kill 命令会向操作系统内核发送一个信号(多是终止信号)和目标进程的 PID,然后系统内核根据收到的信号类型,对指定进程进行相应的操作。kill 命令的基本格式如下:
kill [信号] PID
-
kill 命令是按照 PID 来确定进程的,所以 kill 命令只能识别 PID,而不能识别进程名。
-
kill 命令只是“发送”一个信号,因此,只有当信号被程序成功“捕获”,系统才会执行 kill 命令指定的操作;反之,如果信号被“封锁”或者“忽略”,则 kill 命令将会失效。
Pgrep 实现了遍历、收集并通过会话 ID 杀死进程的算法。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pkill -s <SID>
1)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free
free -k
free -m
(2)以总和的形式显示内存的使用信息
free -t
(3)周期性查询内存使用情况
free -s 10
清除屏幕内容
别名 (临时的)
alias
查看所有别名
alias 新别名="指令名"
如alias shutlr="shutdown -r +15"
单引号也行
如果原有别名,会覆盖旧别名
永久添加别名,在~/.bashrc
文件里找到alias的那几行,在里面加一行(管理员则 /root/.bashrc
) ,然后使其生效,执行:source ./bashrc
即可。
删除别名
如unalias cls
删掉原来覆盖的也不会回来,如ls='ls --color=auto'
输出变量的值(没有特殊意义就原样输出),如:
echo $SHELL
, 查看解释器
echo abc
转义符加 -e
:echo -e "##\n##"
查看命令的类型
如type echo
,type cat
会表示是内建(内部命令),或告诉你路径(外部命令)
也有可能输出:未找到,关键字(keyword),别名,Shell函数
如:type -a ls cd ifconfig hostname pwd uname cat
(如果是别名还会继续输出)
help 内部命令
或外部命令 --help
如:help echo
,cat --help
[外部命令有效]
man 命令名
如man cat
可以输入数字和路径或命令查阅特定内容,有:1 用户指令、2 系统、3 程序库、4 设备、5 文件系统、6 游戏、7 杂项、8 系统指令、9 内核指令。
其中1、5、8常用需要重点记忆。
man找到的文档的第一行就说了这个内容是什么类别的
如:man 5 /etc/passwd
或 man 5 passwd
(显示内容不一样)
命令manpath
查看man手册页存放路径
快捷键
pageup pagedn 上下页 home 回到第一页
插件系统架构
uname
输出Linux
uname -r
内核版本
uname -m
输出架构(位数)如 x86_64
uname -a
显示主机名/内核/硬件平台等全部信息
具体小版本:(RHEL为例)
cat etc/redhat-release
查看CPU信息 cat /proc/cpuinfo
; lscpu
查看内存信息 cat /proc/meminfo
查看IP地址 cat /etc/hosts
查看内核版本 cat /proc/version
系统版本查看 cat /etc/issue
ubuntu 版本查看 lsb_release -a
显示当前用户
查看所有用户(包括进程用户):cat -n /etc/passwd
保存内存缓存信息
关机,优点是可以控制时间
shutdown -h +15 "信息"
15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c
取消关机计划
shutdown -k now
或shutdown -h now
-r
重启,-h
关机 -k
模拟
普通用户关机没有倒计时显示。
不写参数-?的话关机后可能进入 single user mode
暴力关机(突然断电模拟)
会有lck临时文件,如果是虚拟机,手动删除后可以打开
切换运行级别。
init 0
关机
init 6
重启
更多查看 runlevel
指令笔记。
查看Linux识别的网卡接口的设备信息
如,查看启动信息:
访问权限:
- 读取 允许查看内容 read
- 写入 允许修改内容 write
- 可执行 允许运行和切换 execute
归属关系:
- 所有者 拥有此文件/目录的用户 user
- 所属组 拥有此文件/目录的组 group
- 其他用户 除所有者、所属组以外的用户 other
- 所有用户 以上三者 all
权限位解析:共十个字符,分别为:
- 类型
- User 权限 三位 (
r w x
) ,若无权限是-
- Group 权限
- Other 权限
三个访问权限可以连起来形成一个三位二进制数,如 rwx
是 r-x
是
chmod
格式:
chmod [ugoa] [+-=][rwx] 文件
chmod [nnn] 文件
选项:
-R
递归修改权限
如:
chmod g+w,o-rx /data/test
chmod 755 /data/test
常见问题:
- 对父目录有
w
权限,才能移动其子目录;对子目录本身的w
权限并不能移动它 - 不能给只读光盘设备
chmod
写权限 - 用户对目录有
w
权限时,即使对目录下文件没有w
权限,也可以通过vim
强制修改文件
特殊权限:叠加在权限位 u,g,o
分组之上,用来传递程序执行身份,限制目录写入权
分类:
Set UID
ls
显示字符为s
数字为4
叠加位置为User x
Set GID s 2 Group x
Sticky Bit t 1 Other x
suid
设置占用属主 user 的 x 位,显示为 s 或 S ,取决于属主是否有 x 权限,只对可执行程序有意义,当其他用户执行带 suid
标记的程序时,具有此程序属主的身份和相应权限。
如:
- root 执行
cp /bin/mkdir /bin/mymd1
chmod u+s /bin/mymd1
使得普通用户可以通过mymd1
复刻的mkdir
可以以管理员权限调用。
对 sgid
,对可执行程序/目录有效,其他用户执行带该标记的程序时,具有属组身份和对应权限,在具有该权限目录下新建的文档自动继承该目录属组身份
未设置 sgid
的时候,谁创建目录就是谁拥有。设置之后上层目录是谁就是谁所有。如:
chmod g+s /nsdpublic
mkdir /nsdpublic/nsd2
本来这个文件属于谁新文件就属于谁
sticky bit
粘滞位,适用于目录,用来限制用户滥用写入权。在设置了粘滞位的文件夹下,即使用户有写入权限,也不能删除或改名其他用户文档。如:
mkdir -m 777 /stdir
chmod o+t /stdir
对文件目录的默认权限,一般文件默认都不给 x 执行权限,其他取决于 umask
设置。
umask
umask -S
若u=rwx,g=rx,o=rx
,实际上新目录 755 ,新文件 644umask 0027
移除默认的所有 other 权限。
权限掩码由四个数字组成,将现有的默认存取权限减掉权限掩码后,即可获知建立文件时默认的权限。上述命令结果表示系统当前用户root的umask值为0022。
Linux系统中root用户对目录默认的满权限为777,默认的权限掩码设为0022,两者后三位相减得到新建目录的权限为755;Linux中root用户对文件默认的满权限为666,默认的权限掩码设为0022,两者相减后可得新建文件权限为644,可以看到用户新建的文件默认是没有可执行权限的,这是基于安全的考虑。
归属关系设置
chown 属主 文件
chown 属主:属组 文件
chown :属组 文件
等效于chgrp
命令,专改属组
常用 -R
递归修改权限
如:
-
mkdir -m 755 /pot/studir
chown -R gr1:usr1 /opt/studir
从 root root 改成
gr1, usr1
-
chown usr2 /opt/studir
只改用户
EXT 系列文件系统支持 ACL 权限,可以为个别用户、组设置独立的 rwx
权限,为目录设置新建子档案的默认 rwx
权限: tune2fs -l /dev/sda2 |grep acl
查看 ACL 权限。指定文件或目录路径作为参数,大部分文档默认不会设置任何额外的 ACL 策略。如:getfacl Desktop/
setfacl [选项] u:用户名:权限 文件
setfacl [选项] g:组名:权限 文件
常用命令选项:
-m
定义一条 ACL 策略-x
清除指定的-b
清除所有已设置的-R
递归-d
为目录设置默认权限,子文档自动继承
如:
-
setfacl -m user:stu01:r-x /root
getfacl /root
-
setfacl -b /acltest/ /root
getfacl /acltest/ | grep 'usr1'
-
为
/acltest
设置默认权限,其下新建文档,用户usr1
都有rwx
权限setfacl -dm user:usr1:rwx /acltest
-
/setfacl -m m:r /acltest/nfile
设置有效权限
processes snapshot
-a
显示当前终端下的所有进程u
以用户为主的格式输出信息-x
显示当前用户在所有终端下的进程-e
显示系统内所有进程-l
使用长格式输出信息-f
以最完整的格式输出信息
-aux
/ -elf
依次显示部分注解:
- %MEM 内存
- VSZ 虚拟内存
- RSS 固定内存
- TTY 中断
- STAT 状态
- START 起始时间
- TIME 消耗的CPU时间
- COMMAND 程序指令
- PPID 父进程 PID号
- PRI/NI 进程优先级,越小优先级越高
- UID 进程拥有者
- CMD 引发进程的程序命令行
-elf
/-aux
可以列出正在运行的所有进程
S列:(STAT)
- R Running 正在运行
- S Sleep 休眠,需要时可唤醒,通常大部分进程都是这个状态
- D 不可中断的休眠,通常为等待I/O ,常见于内存满了
- T 可以停止状态
- Z 僵尸进程,程序已终止但占用的内存却未被释放,通常终止其父进程
ps aux |grep 进程名
查看某进程是否启动(包括当前执行的管道命令也有一个进程),或 PID,如
ps -aux | grep apache
端口查进程/进程查端口:
-
查端口
ps -ef | grep 进程名 #得到pid netstat -nap | grep 进程pid
-
查进程
netstat -nap | grep 端口号
所有进程的祖先进程是 init
进程 id 是 1 ;一个进程可以创建若干个子进程,有父/子进程的区分。
processes tree ,参数是 PID 或 用户名。默认是 init
。查看以某进程为根的进程树。
选项:
-a
完整命令行显示-u
列出各进程所属的用户名-p
列出对应的 PID 号 或用户
如:pstree -aup
, pstree 17928
, pstree -ap zhangsan
(看用户)
PID 进程 id号,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
查看某进程的id,如 pid mysqld
,也可以用service mysqld status
交互式工具,按资源占用多少排序查看当前进程
- -d 刷新秒数,默认3秒
- -U 用户名
-d 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然用户可以使用s交互命令来改变之。
-p 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q 该选项将使top没有任何延迟的进行刷新。如果调用程序有超级用户权限,那么top将以尽可能高的优先级运行。
-S 指定累计模式
-s 使top命令在安全模式中运行。这将去除交互命令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i 使top不显示任何闲置或者僵死进程。
-c 显示整个命令行而不只是显示命令名
按键指令:
?
查看帮助P、M
根据%CPU, %MEM
降序排序T
根据进程消耗的 TIME 降序排序k
杀死指定的进程q
退出
如: top -d5
刷系统资源模拟 cpuburn
: dd i=/dev/zero of=/dev/null
输入 k ,再输入 PID ,可以终止进程。
第一行,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具体参数说明情况如下:
00:12:54 — 当前系统时间
up ?days, 4:49 — 系统已经运行了?天4小时49分钟(在这期间系统没有重启过)
21users — 当前有1个用户登录系统
load average: 0.06, 0.02, 0.00 — load average后面的三个数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负载情况。load average数据是每隔5秒钟检查一次活跃的进程数,然后按特定算法计算出的数值。如果这个数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的时候就表明系统在超负荷运转了。
第二行,Tasks — 任务(进程),具体信息说明如下:
系统现在共有256个进程,其中处于运行中的有1个,177个在休眠(sleep),stoped状态的有0个,zombie状态(僵尸)的有0个。
第三行,cpu状态信息,具体属性说明如下:
0.2%us — 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2% sy — 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ni — 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99.5% id —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 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hi — 硬中断(Hardware IRQ)占用CPU的百分比
0.0% si — 软中断(Software Interrupts)占用CPU的百分比
第四行,内存状态,具体信息如下:
2017552 total — 物理内存总量
720188 used — 使用中的内存总量
197916 free — 空闲内存总量
1099448 cached — 缓存的总量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信息,具体信息说明如下:
998396 total — 交换区总量
989936 free — 空闲交换区总量
8460 used —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044136 cached —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process grep
常用命令选项:
- -l 输出进程名
- -U 检索指定用户的进程
- -t 检索指定终端的进程
例如:
pgrep -l 'log'
模糊匹配pgrep -U zhangsan -t tty2 -l
列出用户在指定终端开启的进程
可以用 pstree -apu 用户名
替代。
watch 指令
,每隔一段时间(如两秒)执行一次该指令,如:
watch date
加一个数字参数代表秒数;ctrl+z 打断
把进程放到后台调用使用 &
符号。ctrl+z 挂起当前进程,暂停并转入后台。
jobs
查看被打断的数字[数字]
,即查看后台任务列表,即在后台进行的所有进程的序号。
jobs -l
查看列表。
screen
是 Linux 下的一种虚拟终端管理工具,它允许你在单个终端窗口中运行多个进程,并在你关闭终端后这些进程仍然可以继续运行。它特别适合长时间运行的任务,例如训练模型、运行大规模计算任务等。screen
使得你可以将任务放在后台运行,避免因为网络中断或退出终端导致进程中断。
screen
的常用选项:
-d
:表示将运行的进程与当前的终端“分离”(detach),即在后台运行,而不是直接显示输出。-m
:即使没有连接的终端,也强制启动一个新的screen
会话。
这条命令结合了 -d
和 -m
,意味着在后台创建一个新的会话,并运行你指定的命令,即使没有显示终端连接
screen -d -m python stdmae/run.py --cfg='stdmae/TMAE_PEMS03.py' --gpus='0'
查看当前运行的:
screen -ls
如:
screen -d -m top
screen -ls 看到如:
tanzixin@amax:~$ screen -ls
There is a screen on:
2106138..amax (10/25/2024 02:27:14 AM) (Detached)
1 Socket in /run/screen/S-tanzixin.
那么 2106138 是 ID,执行:
screen -r 2106138
可以按 q
退出 top
。(然后,输入 exit
或按 Ctrl + A + D
来关闭 screen
会话而不退出。
按了 q 会直接关闭掉整个。在 screen
中可以使用 Ctrl + A
然后按数字键 0
到 9
来切换到指定的窗口,也可以使用 Ctrl + A
然后按 N
来切换到下一个窗口。参考
bg 数字
将对应数字进程转后台运行。如 sleep 20 &
,在后台休眠
调到前台 fg 数字
。bg,fg
无参数时,缺省为最近的一个任务(数字小的)。
周期性任务执行,通常在服务器用户流量少的时间点使用
开启:/etc/init.d/crond start
用户计划文件:/var/spool/cron/用户名
,编辑该文件即可配置任务
默认计划任务:
- 全局配置
/etc/crontab
- 系统计划
/etc/cron.hourly/*
,/etc/cron.daily/*
,/ect/cron.weekly/*
,/etc/cron.monthly/*
执行周期,依次为:
- 分钟
$[0,59]$ - 小时
$[0,23]$ - 日期
$[1,31]$ - 月份
$[1,12]$ 或小写英文单词简写 - 星期
$[0,7]$ ,其中$0,7$ 都是星期天。或小写英文简写
可以用特殊字符:
*
任意,
多个不连续并集-
时间范围(闭区间)/n
指定时间频率,每n
。
如:
0 17 * * 1-5
工作日每天下午五点30 8 * * 1,3,5
周一三五八点半0 8-18/2 * * *
每天8到18点每两小时0 0 */3 * *
每三天零点
编辑,查看,删除计划任务分别是 -e, -l, -r
,格式是:
crontab -? [-u 用户名]
每条计划任务用执行周期+命令格式,如:
30 7 * * * /etc/init.d/sshd start
30 23 * * * /etc/init.d/sshd stop
任务授权:
/etc/cron.allow
,/etc/cron.deny
如果存在allow
,则只允许指定用户使用计划任务;否则若deny
存在,除了内含用户外都允许 ,如果都不存在,只允许root
使用。
延时补救。适用于不需要 24 小时持续运行的主机。
- 任务周期:每小时检查一次,最近 x 天以内的任务
- 由
crond
服务调度检查,执行被错过的人物操作
安装:
rpm -qa | grep anacron
rpm -ql cronie-anacron |grep etc
其中:
-
/etc/anacrontab
全局配置记录格式:周期 延时 任务名称 命令行
周期诸如
@monthly
的变量可用 -
/etc/cron.hourly/Oanacron
检查任务的脚本
ctrl+c 中断正在执行的命令程序
kill PID 终止线程执行 ,或 killall 进程名
。一个同名进程可能有多个 PID 同时运行,如多个正在打开的 vim
。
选项 -9
表示强制终止,相当于 -s SIGKILL
用法类似 pgrep
,模糊匹配和杀死进程,如:
pgrep -l -U usr1
pkill -9 -U usr1
默认是
SIGTERM
(信号15)信号,大多数进程都会在收到SIGTERM
信号时进行清理操作并优雅地退出。更强制是SIGKILL
(信号9)信号。这个信号会立即终止进程,不给进程进行任何清理或保存状态的机会。
pkill -9 dispatcher
Linux 引导总览:
Linux 运行级别:
查看当前运行级别:runlevel
。
初始化配置文件:
例如:vim /etc/rc.local
并增加:echo 123456 | passwd --stdin root
每次开机后重置 root 密码。
重置 root 密码:引导进入单用户模式,然后重设密码:grub > kernel .... single
或 s
或 1
时。
修改默认启动级别:/etc/inittab
配置文件
破解密码:
-
关闭计算机,启动,在出现 grub 菜单时,按键盘上下键停止在 grub 菜单
-
通过操作(具体为:e ↓ e e e 1 回车 b)进入单用户模式,修改 root 密码。
查看全部级别:ls /etc/rc.d
里面的快捷方式里, K
是关闭, S
是开启
使用 chkconfig --list 服务名
查看每个级别对某个服务开启还是关闭;也可以 ls /etc/rc.d/rc[0-6].d/*服务名
,如: chkconfig --list autofs
(自动挂载)
可以禁用服务,如 chkconfig 服务 off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free -m
(-m 是以 MB 为单位)
-h 以合适的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最大为三位数(每行不一样,推荐)
-t 显示总和
-s 数字 每数字秒刷新一次(append输出)
-b 以Byte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k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下取整)
-g 以GB
-o 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V 显示版本信息
查看硬盘空间大小
df -h #按好看的单位输出
查看占用空间大小
du -sh .
.
是当前目录,s
是汇总显示,h
是人类可读。
apt(Advanced Packaging Tool)是一个在 Debian 和 Ubuntu 中的 Shell 前端软件包管理器。
apt 命令提供了查找、安装、升级、删除某一个、一组甚至全部软件包的命令,而且命令简洁而又好记。
apt 命令执行需要超级管理员权限(root)。
apt [options] [command] [package ...]
-
**options:**可选,选项包括 -h(帮助),-y(当安装过程提示选择全部为"yes"),-q(不显示安装的过程)等等。
-
**command:**要进行的操作。
-
package:安装的包名。
-
列出所有可更新的软件清单命令:sudo apt update
-
升级软件包:sudo apt upgrade
列出可更新的软件包及版本信息:apt list --upgradeable
升级软件包,升级前先删除需要更新软件包:sudo apt full-upgrade
-
安装指定的软件命令:sudo apt install <package_name>
安装多个软件包:sudo apt install <package_1> <package_2> <package_3>
-
更新指定的软件命令:sudo apt update <package_name>
-
显示软件包具体信息,例如:版本号,安装大小,依赖关系等等:sudo apt show <package_name>
-
删除软件包命令:sudo apt remove <package_name>
-
清理不再使用的依赖和库文件: sudo apt autoremove
-
移除软件包及配置文件: sudo apt purge <package_name>
-
查找软件包命令: sudo apt search
-
列出所有已安装的包:apt list --installed
-
列出所有已安装的包的版本信息:apt list --all-versions
“dpkg ”是“Debian Packager ”的简写。为 “Debian” 专门开发的套件管理系统,方便软件的安装、更新及移除。所有源自“Debian”的“Linux ”发行版都使用 “dpkg”,例如 “Ubuntu”、“Knoppix ”等。
1)安装软件
命令行:dpkg -i <.deb file name>
示例:dpkg -i avg71flm_r28-1_i386.deb
2)安装一个目录下面所有的软件包
命令行:dpkg -R
示例:dpkg -R /usr/local/src
3)释放软件包,但是不进行配置
命令行:dpkg –-unpack package_file 如果和-R一起使用,参数可以是一个目录
示例:dpkg –-unpack avg71flm_r28-1_i386.deb
4)重新配置和释放软件包
命令行:dpkg –configure package_file
如果和-a一起使用,将配置所有没有配置的软件包
示例:dpkg –configure avg71flm_r28-1_i386.deb
5)删除软件包(保留其配置信息)
命令行:dpkg -r
示例:dpkg -r avg71flm
6)替代软件包的信息
命令行:dpkg –update-avail
7)合并软件包信息
dpkg –merge-avail
8)从软件包里面读取软件的信息
命令行:dpkg -A package_file
9)删除一个包(包括配置信息)
命令行:dpkg -P
10)丢失所有的Uninstall的软件包信息
命令行:dpkg –forget-old-unavail
11)删除软件包的Avaliable信息
命令行:dpkg –clear-avail
12)查找只有部分安装的软件包信息
命令行:dpkg -C
13)比较同一个包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
命令行:dpkg –compare-versions ver1 op ver2
14)显示帮助信息
命令行:dpkg –help
15)显示dpkg的Licence
命令行:dpkg –licence (or) dpkg –license
16)显示dpkg的版本号
命令行:dpkg --version
17)建立一个deb文件
命令行:dpkg -b directory [filename]
18)显示一个Deb文件的目录
命令行:dpkg -c filename
19)显示一个Deb的说明
命令行:dpkg -I filename [control-file]
20)搜索Deb包
命令行:dpkg -l package-name-pattern
示例:dpkg -I vim
21)显示所有已经安装的Deb包,同时显示版本号以及简短说明
命令行:dpkg -l
22)报告指定包的状态信息
命令行:dpkg -s package-name
示例:dpkg -s ssh
23)显示一个包安装到系统里面的文件目录信息
命令行:dpkg -L package-Name
示例:dpkg -L apache2
24)搜索指定包里面的文件(模糊查询)
命令行:dpkg -S filename-search-pattern
25)显示包的具体信息
命令行:dpkg -p package-name
示例:dpkg -p cacti
什么是snap,snap是一种全新的软件包管理方式,它类似一个容器拥有一个应用程序所有的文件和库,各个应用程序之间完全独立。所以使用snap包的好处就是它解决了应用程序之间的依赖问题,使应用程序之间更容易管理。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它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
Snap的安装包扩展名是.snap,类似于一个容器,它包含一个应用程序需要用到的所有文件和库(snap包包含一个私有的root文件系统,里面包含了依赖的软件包)。它们会被安装到单独的目录;各个应用程序之间相互隔离。使用snap有很多好处,首先它解决了软件包的依赖问题;其次,也使应用程序更容易管理。
现在支持snap的应用并不多,snap软件包一般安装在/snap目录下
snap安装的应用可能存在缺陷,如没有菜单栏等
snap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snapd
sudo apt-get install snapcraft
# 列出已经安装的snap包
sudo snap list
# 搜索要安装的snap包
sudo snap find
# 安装一个snap包
sudo snap install
# 更新一个snap包,如果你后面不加包的名字的话那就是更新所有的snap包
sudo snap refresh
# 把一个包还原到以前安装的版本
sudo snap revert
# 删除一个snap包
sudo snap remove
Wine (“Wine Is Not an Emulator(Wine不是一个模拟器)” 的缩写)是一个能够在多种 POSIX-compliant 操作系统(诸如 Linux,Mac OSX 及 BSD 等)上运行Windows 应用的兼容层。
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wine
**请注意:由这种方法安装的Wine通常不是最新版本。**要获取最新版,请使用由官方网站上下载安装包、添加ppa源(针对Ubuntu用户)等方法或直接编译安装。
可以右键.exe文件,然后选择wine运行,也可以通过命令行实现:
wine xxx.exe
然后是wine的一些基本命令:
winecfg #(wine的设置~)
wine taskmgr #(任务管理器)
wine uninstaller #(卸载软件)
wine regedit #(注册表)
wine notepad #(记事本)
wineboot #( 重启wine)
以第四列(空格分隔)输出 access.log
:
awk '{print $4}' access.log
多行内容排序
有序内容去重
awk '{print $4}' access.log | sort | uniq -c
sed
(Stream Editor)是一个强大的文本处理工具,通常用于在 Linux 和 Unix 系统中处理文本流和文件。它可以进行文本替换、删除、插入和其他复杂的文本操作
编辑 /etc/apt/sources.list
文件,将其中的 archive.ubuntu.com
替换为其他的镜像地址,例如:
sudo sed -i 's|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http://mirrors.aliyun.com/ubuntu/|g' /etc/apt/sources.list
见上
gzip是个使用广泛的压缩程序,文件经它压缩过后,其名称后面会多出".gz"的扩展名
//命令格式:
gzip [-acdfhlLnNqrtvV][-S <压缩字尾字符串>][-<压缩效率>][--best/fast][文件...] 或 gzip [-acdfhlLnNqrtvV][-S <压缩字尾字符串>][-<压缩效率>][--best/fast][目录]
//常用参数:
-a或--ascii 使用ASCII文字模式。
-c或--stdout或--to-stdout 把压缩后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不去更动原始文件。
-d或--decompress或----uncompress 解开压缩文件。
-f或--force 强行压缩文件。不理会文件名称或硬连接是否存在以及该文件是否为符号连接。
-h或--help 在线帮助。
-l或--list 列出压缩文件的相关信息。
-L或--license 显示版本与版权信息。
-n或--no-name 压缩文件时,不保存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
-N或--name 压缩文件时,保存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
-q或--quiet 不显示警告信息。
-r或--recursive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S<压缩字尾字符串>或----suffix<压缩字尾字符串> 更改压缩字尾字符串。
-t或--test 测试压缩文件是否正确无误。
-v或--verbose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或--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压缩效率> 压缩效率是一个介于1-9的数值,预设值为"6",指定愈大的数值,压缩效率就会愈高。
--best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9"参数相同。
--fast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1"参数相同。
如:
gzip * #压缩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gzip -dv * #解压文件,并列出详细信息
bzip2(选项)(参数):用于创建和管理.bz2格式的压缩包
//命令格式:
bzip2 源文件 //压缩不保留源文件
bzip2 -k 源文件 //压缩保留源文件
//注意 bzip2 命令不能解压目录
//常用参数:
-c 将压缩与解压缩的结果送到标准输出
-d 执行解压缩
-f 在压缩或解压缩时,若输出文件与现有文件名相同,预设不会覆盖现有文件;使用该选项,可覆盖文件
-k 在压缩或解压缩后,会删除原是文件;若要保留原是文件,使用该选项
-v 压缩或解压缩文件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z 强制执行压缩
如:
#1.压缩
bzip2 源文件 #压缩不保留源文件
bzip2 -k 源文件 #压缩保留源文件
#2.解压文件
bzip2 -d 源文件 #解压缩 -k 保留压缩文件
bunzip2 源文件 #解压缩 -k 保留压缩文件
Linux compress命令是一个相当古老的 unix 档案压缩指令,压缩后的档案会加上一个 .Z 延伸档名以区别未压缩的档案,压缩后的档案可以以 uncompress 解压。若要将数个档案压成一个压缩档,必须先将档案 tar 起来再压缩。由于 gzip 可以产生更理想的压缩比例,一般人多已改用 gzip 为档案压缩工具
//命令格式:
compress [-dfvcV] [-b maxbits] [file ...]
//常用参数:
-c 输出结果至标准输出设备(一般指荧幕)
-f 强迫写入档案,若目的档已经存在,则会被覆盖 (force)
-v 将程序执行的讯息印在荧幕上 (verbose)
-b 设定共同字串数的上限,以位元计算,可以设定的值为 9 至 16 bits 。由于值越大,能使用的共同字串就 越多,压缩比例就越大,所以一般使用预设值 16 bits (bits)
-d 将压缩档解压缩
-V 列出版本讯息
//实例
//1.压缩
compress -f source.dat //将 source.dat 压缩成 source.dat.Z ,若 source.dat.Z 已经存在,内容则会被压缩档覆盖。
//2.解压文件
compress -d source.dat //将 source.dat.Z 解压成 source.dat ,若档案已经存在,使用者按 y 以确定覆盖档案,若使用 -df 程序则会自动覆盖档案。
zip 压缩包名 被压缩的文件
加上-r
可以打包目录
如:zip a.zip f.txt new.txt
解压缩是unzip
,可以-d
加路径名
如:unzip -d newa/ a.zip
(或unzip a.zip -d newa/
)
不输出过程使用 -q
(quiet) 如 unzip -q Normal.zip -d Normal
否则解压到当前文件夹,如unzip a.zip
其他压缩,压缩完毕原文件会消失,解压压缩包会消失,如:
.gz格式,压缩工具是gzip, gunzip (-d) 小文件比较快
.bz2, bzip2 bunzip2 (-d) 适用于中型文件
.xz xz unxz 使用大型文件
zip
//命令格式:
zip [-AcdDfFghjJKlLmoqrSTuvVwXyz$][-b <工作目录>][-ll][-n <字尾字符串>][-t <日期时间>][-<压缩效率>][压缩文件][文件...][-i <范本样式>][-x <范本样式>]
//常用参数:
-m 将文件压缩并加入压缩文件后,删除原始文件,即把文件移到压缩文件中。
-o 以压缩文件内拥有最新更改时间的文件为准,将压缩文件的更改时间设成和该文件相同。
-q 不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r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一并处理。
-x<范本样式> 压缩时排除符合条件的文件。
//实例:
//将 /home/html/ 这个目录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打包为当前目录下的 html.zip:
zip -q -r html.zip /home/html
//如果在我们在 /home/html 目录下,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zip -q -r html.zip *
//从压缩文件 cp.zip 中删除文件 a.c
zip -dv cp.zip a.c
unzip
//命令格式:
unzip [-cflptuvz][-agCjLMnoqsVX][-P <密码>][.zip文件][文件][-d <目录>][-x <文件>] 或 unzip [-Z]
//常用参数:
-c 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到屏幕上,并对字符做适当的转换。
-f 更新现有的文件。
-l 显示压缩文件内所包含的文件。
-p 与-c参数类似,会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到屏幕上,但不会执行任何的转换。
-t 检查压缩文件是否正确。
-u 与-f参数类似,但是除了更新现有的文件外,也会将压缩文件中的其他文件解压缩到目录中。
-v 执行是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z 仅显示压缩文件的备注文字。
-a 对文本文件进行必要的字符转换。
-b 不要对文本文件进行字符转换。
-C 压缩文件中的文件名称区分大小写。
-j 不处理压缩文件中原有的目录路径。
-L 将压缩文件中的全部文件名改为小写。
-M 将输出结果送到more程序处理。
-n 解压缩时不要覆盖原有的文件。
-o 不必先询问用户,unzip执行后覆盖原有文件。
-P<密码> 使用zip的密码选项。
-q 执行时不显示任何信息。
-s 将文件名中的空白字符转换为底线字符。
-V 保留VMS的文件版本信息。
-X 解压缩时同时回存文件原来的UID/GID。
[.zip文件] 指定.zip压缩文件。
[文件] 指定要处理.zip压缩文件中的哪些文件。
-d<目录> 指定文件解压缩后所要存储的目录。
-x<文件> 指定不要处理.zip压缩文件中的哪些文件。
-Z unzip -Z等于执行zipinfo指令。
//实例
unzip text.zip //将压缩文件text.zip在指定目录/tmp下解压缩,如果已有相同的文件存在,要求unzip命令不覆盖原先的文件。
unzip -n text.zip -d /tmp //查看压缩文件目录,但不解压。
拆包,合并包
zip -s 100m input.zip --out output.zip # 拆 zip -F output.zip --out combined.zip # 合
virsual interface 默认文本编辑器
安装
rpm -qa | grep vim yum -y install vim-enhanced yum -y install vim* rpm -qa | grep vim #查询
vi improved,增加了语法高亮等拓展功能
三种工作模式:命令模式、输入模式、末行模式
一开始是命令模式,输入a,i,o等键进入输入模式(光标后、光标处、光标后一行),输入esc回到命令模式;输入:键进入末行模式,输入esc回到命令模式。
如果 vim
的文件是不存在的,就新建
在命令行时
四方向移动;Home或^
或0
行首(0/Home是强制,^是到空为止),End或$
行尾
-+上下一行行首
pgup,pgdn翻页,1G或gg文件行首;G文件行尾 #G是 #行
复制 yy #yy 复制光标处的一行,#行
粘贴 p,P 粘贴到光标(所在行)后/前(光标移到复制后的第一个字符)
删除 x 或Delete 光标处单个字符
dd #dd 一行 #行
d^ 从光标处之前删除到行首第一个碰到的空白字符(不包括光标处)
d$ 从光标处删除到行尾(包括光标处)
查找 /word 向后找"word"
;向前找 ?word
n/N 下一个/上一个找到的字符串
u 撤销最近一次操作 U 撤销当前行所有修改 ctrl+r 取消上一次撤销
ZZ 保存退出
i 进入编辑模式
esc+:+wq +enter 保存退出
共有:
e 不保存退出(没修改)
q! 不保存退出(修改过)
w 保存
wq 保存修改并退出(或x)
w 路径名 另存为
r 路径名 读入其他文件
s /str1/str2 用str2替换当前行的第一个str1
s /str1/str2/g 替换所有
n,ms /old/new/g 替换[n,m]行
%s /old/new/g 替换全文
%s /old/new/gc 每次要确认
set nu(/noun) 显示/不显示行号
set (ai/noai) 启动/关闭自动递归
set tapstop=# tab键跳#格
在~/.vimrc
可以预先设置一些vim参数
如:vim ~/.vimrc
然后:
set nu
set ai
set tabstop=4
保存后马上生效
~/.viminfo
记录用户历史操作
~/.ffilename.swp
编辑过程中的缓存文件(非法关闭文档时缓存)
ctrl+s是锁死,这之后按什么都没用,包括esc和ctrl+c
按ctrl+q退出锁死
可能需要管理员权限,建议sudo
swp文件一直存在,可以
一个光盘文件的packages里存放软件包
linux下光驱设备快捷方式(链接文件):/dev/cdrom
,实际设备文件 /dev/sr0
或 /dev/hdc
linux默认触发挂载设备目录是/misc/cd
,默认挂载点是/mnt
或 /media
虚拟机挂光盘:打开红帽.vmx;右下角硬盘图标右击,CD找到.iso文件
如果不是红帽无法打开RHEL的光盘
然后:
mkdir /sss
mount /dev/cdrom /sss
mount
查看现在所有挂载的东西
最新一个挂载的:
mount | tail -1
mount 设备路径 目录
将一个块设备放在一个目录上。一个块设备可以放在多个地方上
触发挂载点:(RHEL6)按需挂载:
访问
/misc/cd
时,自动挂载光盘;5分钟不访问就自动消失ubuntu是
/proc/sys/dev/cdrom
umount 设备
随机卸载掉一个挂载的目录
umount 目录
卸载指定的挂载(此时pwd不能在目录里)
挂载点全部没了之后就会等效于拔出了设备
查看 CPU 信息
lscpu
查看核数: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查看服务器主板:
sudo dmidecode | grep -A16 "System Information$"
查看详细内存信息:
sudo dmidecode | grep -A16 "Memory Device$"
查看内存插槽:
sudo dmidecode -t memory
查看内存插槽数:
sudo dmidecode|grep -P -A5 "Memory\s+Device"|grep Size|grep -v Range
查看最大支持内存容量:
sudo dmidecode|grep -P 'Maximum\s+Capacity'
查看已安装的内存总量: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查看网卡设备配置
lshw -c network
……
-
rpm 软件包,拓展名
.rpm
使用RedHat
系列SUSE
等系列也采用,建立集中数据库,记录安装卸载等变化信息,分析依赖关系文件名特征:软件名-版本信息.操作系统.硬件架构.rpm
如:
firefox-17.0.10-1.el6_4.i686.rpm
一般安装位置:
- 普通执行程序
/usr/bin /bin
- 服务器程序,管理工具
/usr/sbin /sbin
- 配置文件
/etc /etc/软件名
- 日志文件
/var/log /var/log/软件名
- 程序文档,man手册页
/usr/share/doc /usr/share/man
- 普通执行程序
-
deb 软件包
.deb
Debian
-
源代码软件包
.tar.gz
或.tar.bz2
等,包含程序的原始代码文件 -
其他:
install.sh setup *.bin *.pl
或 免安装
32位可能装在64位;64位不能装在32位
ubuntu安装:sudo apt install rpm
查询已安装 RPM 软件包信息:rpm -q[子选项] [软件名称]
常用子选项:
-
-a 列出已安装所有软件包
-
-i 查看指定软件的详细信息
-
-l 查看指定软件的文件安装清单
-
-c 仅列出清单中的配置(在etc下的配置才有)
-
-f +路径 查询某个目录/文件是哪个rpm包带来的
即使目标文件被删除,也可以查询
-
-p 安装包的,如
-qpi
如:
- 查看bash是否已安装(精确查找):
rpm -q bash
- 列出所有包
rpm -qa
- 模糊查找
rpm -qa | grep 'vim'
或rpm -q vim*
- 列出安装清单
rpm -ql bash
- 查看软件说明
rpm -qi bash
- 查询已安装目录
rpm -qf /etc/inittab /bin/bash
- 查询未安装rpm安装文件
rpm -q[] 包文件
- 了解软件包信息
rpm -qpi lynx-*.rpm
rpm -q[] [RPM包文件]
- -i 安装
- -U 升级(没安装就安装)
- -F 升级(没安装就忽略)
辅助:
- -v 显示细节信息 visual (卸载不会显示)
- -h 以#号显示安装进度 (只能用在安装)
- --force 强制安装、覆盖安装
- --test 测试安装,不做真实安装动作
- --nodeps 忽略依赖关系
如:
rpm -ivh lynx-* iptraff-*
或Uvh
Fvh
安装失败可以强制安装(应用于已安装的一些软件丢失了一部分,想要重补)
- -e
卸载时也可以加 --nodeps
- 先安装/卸载要求的包
- 如果RPM
文件完整性,是否被破坏:rpm -K --nosignature 包文件
是否文官方版本:rpm --import 软件官方公钥
如:rpm --import /光盘路径/RPM-GPG-KEY-redhat-release
rpm -K RPM包文件
能处理包的前置依赖
在RHEL挂载光盘,然后新建文件夹,如mkdir /mcdrom
看最新的光盘是不是/dev/sr0
,用mount
将光盘重挂载到这里 mount /dev/sr0 /mcdrom
打开目录cd /etc/yum.repos.d/
编辑文件:vim rhel-source.repo
(可以先备份)
删掉第二段,只保留第一段,修改:
[mcdrom]
name=随便写
baseurl=file:///mcdrom
enabled=1
gpgcheck=0
其他不要改,保存退出
查看是否配置好了 yum repolist
草稿 准备工作:
mount /dev/sr0 /mcdrom
cat -n /etc/yum.conf
cat -n redhat.repo
yum repolist
yum list | less
查看所有
yum list available | less
可安装
yum list installed | less
已安装
准确查询包,如 yum list httpd
模糊查找包(名字或描述),如 yum search httpd
查询信息,如yum info httpd
,查看描述(比rpm详细)
查询哪些软件能提供某个路径,如yum provides /etc/passwd
支持通配符,如yum info '*/hostname'
安装:yum -y install 包名
如 yum -y install bind-chroot
- -y 是默认一直yes
- install可以改成update, remove (remove不建议
-y
)
清空本地yum缓存:yum clear all
切换语言:LANG=en
,切回来:LANG=zh_CN.UTF-8
软件包组的常用指令:yum [-y] 指令 [包组名]
,指令有:
grouplist
,groupinfo
,groupinstall
,groupupdate
,groupremove
均顾名思义
如:
yum -y groupinstall "Development tools"
安装开发环境
查看工具是否已装:gcc --version
,g++ --version
,make --version
源码编译安装的步骤:
-
下载源码包,用
tar
解压缩到一个位置(通常是/usr/src/软件名-版本号/
) -
然后执行
./configure
来配置,指定安装目录,功能模块等选项可以
./configure --help
查看帮助,典型配置参数为--prefix=安装目录
可以查看帮助
cat README
,cat INSTALL
-
然后
make
编译 -
然后
make install
安装,将编译好的文件复制到安装目录或者合并为
make && make install
ubuntu 所用包管理工具 Advanced Package Tool
apt update
apt-cache search 包名
查找版本
apt install 包名
安装
apt remove 包名
卸载
apt autoremove
自动卸载多余
访问控制基于账户身份
账户类别有:
- 用户账号 (UID)
- 超级用户 root 、 系统用户、 普通用户
- 组账号 (GID)
- 基本组(私有组)、附加组(公共组)
- 组用于区分权限,同组用户权限相同[]
本地账户数据存在本机磁盘;网络账户存在服务器
本地数据文件:
-
/etc/passwd
每个用户记录一行,用
:
分割的七个字段依次代表:
- 用户账号名字
- 密码子串或占位符
x
- 用户账号账号 UID 号
- 所属基本组的 GID 号
- 用户全名
- 宿主目录
- 登录 Shell 程序(即所用解释器)的路径
如
root:x:0:0:root:/root:/bin/bash
-
/etc/shadow
要管理员权限保存密码字段/有效期等信息,依次代表:(行与
passwd
一一对应,下同)- 用户账号名字
- 加密后的密码字符串(
!!
代表无法登录[]) - 上次修改密码的时间
- 密码最短有效天数,默认0
- 密码最长有效天数,默认99999
- 密码过期前的警告天数,默认7
- 密码过期后多少天禁用此用户账号
- 账号失效时间,默认值为空
- 保留字段(未使用)
如
lr580::18727:0:99999:7:::
-
/etc/group
依次代表:
- 组账号名字
- 密码占位符
x
- 组账号 GID
- 本组成员用户列表
-
/etc/gshadow
要管理员权限依次代表:
- 组账号名字
- 加密后密码字符串
- 本组管理员列表
- 本组成员用户列表
默认配置文件:etc/default/useradd
登录定义文件,对新创建账号起作用:/etc/login.defs
如:grep -vE '^#|^$' /etc/login.defs
用户初始配置文件:根据目录etc/skel
复制,主要配置文件:
-
~/.bash_profile
每次登录时执行 (ubuntu 可能是./profile
) -
~/.bashrc
每次进入新的 Bash 环境时执行里面的代码因此可以在里面写诸如
echo
,alias
之类的东西。可以配置环境变量 path ,文件内添加一行格式是:
export PATH=路径/:$PATH
重启生效:
source ~/.bashrc
-
~/.bash_logout
每次退出登录时执行
可
ls -a
列举隐藏文件
因此,如果想要每次新建用户的时候给用户一个诸如
readme
的东西,可以把这个东西放到etc/skel
里
全局配置为:/etc/bashrc
, /etc/profile
(前者 ubuntu 没有)
查看用户名的信息,如 id root
登录用户,默认登录root,否则加-
加用户名登录普通用户
如su
, sudo su
, su - lr580
增加一个用户,第一个参数是用户名,如:
useradd abc
su - abc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有:
-
-u
指定 UID 标记号(系统用户id是$[0,499]$ ,且root$0$ , RHEL 用户从$500$ 开始) -
-d
指定宿主目录,默认为/home/
用户名 -
-e
指定账号失效时间 -
-g -G
指定所属的基本组、附加组 -
-M
不为用户建立并初始化宿主目录(则无法su
登录) -
-s
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
如:
sudo useradd sz && sudo grep sz /etc/passwd /etc/shadow
sudo useradd -d /opt/stu1 stu1
(找不到路径/opt/stu1
)sudo useradd -g users stu02
useradd -M -s /sbin/nologin sys01
不建宿主目录,不用于登录sudo useradd -e 2021-11-15 ssss
设置口令(不设置密码可能无法登陆)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然后会让输入原密码,新密码,再次新密码)
选项:
-d
清空用户密码-l
锁定用户账号-S
查看用户账号的状态(是否被锁定)-u
解锁用户账号--stdin
用标准输入(如管道) 获取密码,而不是键盘输入
如:
passwd stu01
设置密码(然后输入)echo 123456 | passwd --stdin stu02
修改用户
常见选项:
-l
更改用户账号登录名称-L
锁定 (密码里看到多了!!
)-U
解锁 (空密码解锁可能需要-uf
)-o
强制设置 (也可以vim直接改配置文档/etc/passwd
和/etc/shadow
等)u,d,e,g,G,s
同 useradd
usermod移动目录,还要手动mv一下 (即修改登录shell后要手动操作)
管理密码有效期
-l
列出有效期信息-E
指定账号过期时间YYYY-MM-DD
-m
指定密码最小天数-M
指定密码最大天数
删除用户,增加 -r
的话宿主目录+用户邮件一并删除
添加组账号
groupadd -g GID 组名
-A
定义组管理员列表-a
添加一个组成员-d
删除一个组成员-M
定义组成员列表,可以多个
多个用逗号隔开,如
gpasswd -M ab,bc,cd stugrp
删除组;删除的目标组不能是用户基本组
IP范围,每个字段
子网掩码:IP地址按位与子网掩码相同是同一个网段
同一网段不需要流量
ip地址有五类,局域网c类
53号端口是dns服务器专用
hostname
主机名字查看
hostname 新名字
设置主机名
bash 进入新的shell环境
如果想永久改变主机名,可以使用hostnamectl命令
sudo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myDebian #myDebian为修改名
或者直接改:/etc/hostname
interface configure
属于 net-tools
软件包
ifconfig
(不是ipconfig) 查看网卡信息(当前活动的)
ifconfig eth0
(第一块网卡) (显示找不到?)
可以查看所有,加参数-a
禁用网卡ifconfig 网卡名 down
禁用后ifconfig不可见,-a可见
启用网卡ifconfig 网卡名 up
查看所有ip地址
cat /etc/hosts
查找:
- ifconfig 网卡名 | grep UP
类型:
ethN
以太网链接lo
本地回环接口sitN
ipv6地址网卡接口fddN
光纤网卡PPPN
ADSL宽带或VPN连接
设置 IP地址/掩码:
- ifconfig 接口 ip地址 [netmask 子网掩码]
- ifconfig 接口 ip地址[/掩码长度]
添加虚拟网络接口:
- ifconfig 物理接口:序号 ip地址[/掩码长度]
如:修改ip
ifconfig eth0 192.168.1.1/24
#或
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两虚拟机设置不同的网卡IP,调试:
ping 192.168.1.254
同一网段可达(若 192.168.2.254
不可达,因网段是 192.168.1.0
)
可以在一个网卡上建虚拟网卡,名字加:数字
,如eth0:0
,如:
ifconfig eth0:0 200.0.0.1/24
iproute2
软件包
dhclient -r 端口 网卡
释放IP地址
dhclient 网卡
给网卡获取端口
查看本机路由表
route -n
显示数字地址
标志:
- U 直连路由
- UG 静态直连路由(网关)
目标:可以去到的网段
添加/删除默认网关记录
- route add default gw IP地址
- route del defalut gw IP地址
添加静态路由:
- route add -net 目标网段 gw IP地址
- route del -net 目标网段
如: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8.1
route -n | grep UG
route add -net 172.16.16.0/24 gw 192.168.10.1
route -n | grep 172.16
配置网关必须跟IP网段一样。如:192.168.1.1
可以配 192.168.1.254
,后者可以是另一台机子的 IP。配置网关后,可以到达此台机子的所有 IP。
route add default 192.168.1.254
route -n # 测试
ping 192.168.2.254 # OK
静态路由适合规模小的拓扑图。如:
route add -net 192.168.2.0/24 gw 192.168.2.1
那么 192.168.1.1
可以经由这台机子前往 192.168.2.1
需要设置 /etc/sysctl.conf
文件,改成 net.ipv4.ip_forward=1
,开启内核文件的路由功能,然后用 sysctl -p
刷新内核文件。开启了路由的机子需要开。
如果还不通,可以设 iptables -F
关闭防火墙
arp 地址解析协议
查看缓存表
-a
列出所有条目
-n
显示数字地址
如arp -an
位于后面的字符串是硬件地址(全球独一无二)
查看网络连接信息,性能不如 ss
Network Statistics
-a
显示所有活动连接-n
以数字形式显示-p
显示进程信息-t
查看TCP连接-u
查看UDP连接-r
显示路由表
如 netstat -anptu
如 netstat -rn
查看已与本机建立的TCP连接 netstat -anptu | grep ESTABLISHED
查看指定端口是否开启 netstat -ln |grep :22
查看指定服务监听的端口:netstat -tulnp | grep sshd
pid号:进程号
centos7没有,可以
yum install net-tools
。
//示例 查看Web服务器(Nginx Apache)的并发请求数及其TCP连接状态: netstat -n | awk '/^tcp/ {++S[$NF]} END {for(a in S) print a, S[a]}' 解释: 返回结果示例: LAST_ACK 5 (正在等待处理的请求数) SYN_RECV 30 ESTABLISHED 1597 (正常数据传输状态) FIN_WAIT1 51 FIN_WAIT2 504 TIME_WAIT 1057 (处理完毕,等待超时结束的请求数) 状态:描述 CLOSED:无连接是活动的或正在进行 LISTEN:服务器在等待进入呼叫 SYN_RECV:一个连接请求已经到达,等待确认 SYN_SENT:应用已经开始,打开一个连接 ESTABLISHED:正常数据传输状态 FIN_WAIT1:应用说它已经完成 FIN_WAIT2:另一边已同意释放 ITMED_WAIT:等待所有分组死掉 CLOSING:两边同时尝试关闭 TIME_WAIT:另一边已初始化一个释放 LAST_ACK:等待所有分组死掉
也可以参见下文的 socket信息
测网络连接
参数是ipv4地址或网址
ping -c 包个数 -s 包大小
(windows下只发四个包)
按 ctrl+c 停止测试
如ping -c 4 socoding.cn
-d 使用Socket的SO_DEBUG功能。
-c<完成次数> 设置完成要求回应的次数。
-f 极限检测。
-i<间隔秒数> 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时间。
-I<网络界面> 使用指定的网络接口送出数据包。
-l<前置载入> 设置在送出要求信息之前,先行发出的数据包。
-n 只输出数值。
-p<范本样式> 设置填满数据包的范本样式。
-q 不显示指令执行过程,开头和结尾的相关信息除外。
-r 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上。
-R 记录路由过程。
-s<数据包大小> 设置数据包的大小。
-t<存活数值> 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v 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显示的内容主要包含 icmp_seq
(ICMP 序列号)、TTL
(生存时间,或者跳数)以及 time
(往返延时),而且最后会汇总本次测试的情况,如果网络没有丢包,packet loss
的百分比就是 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ing
不通服务器并不代表 HTTP 请求也不通,因为有的服务器的防火墙是会禁用 ICMP 协议的
yum 安装
telnet IP 端口
查看某个端口是否开了
查看网址对应的IP (测试DNS解析)
如host baidu.com
与host相比nslookup更详细
nslookup 目标主机 [DNS服务器地址]
如nslookup baidu.com
追踪路由,到某个地址需要经由多少个服务器
安装:sudo apt install traceroute
ctl+c退出
动态诊断工具,结合traceroute和ping
按q退出
lsof -i
查看所有端口号
lsof -i:端口号
查看特定端口号
关闭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op #清空规则
service iptables save #保存规则
chkconfig iptables off #禁止开机自启
检查:
service iptables status
性能比 netstat
好
socket statistics 的缩写。ss 命令可以用来获取socket 统计信息,它可以显示与 netstat 类似的内容。但 ss 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显示更多更详细的有关TCP和连接状态的信息,而且比netstat更快速更高效
可以参见下文的 socket信息
可以使用 sar
命令当前网络的吞吐率和 PPS,用法是给 sar
增加 -n
参数就可以查看网络的统计信息,比如
- sar -n DEV,显示网口的统计数据;
- sar -n EDEV,显示关于网络错误的统计数据;
- sar -n TCP,显示 TCP 的统计数据
它们的含义:
rxpck/s
和txpck/s
分别是接收和发送的 PPS,单位为包 / 秒。rxkB/s
和txkB/s
分别是接收和发送的吞吐率,单位是 KB/ 秒。rxcmp/s
和txcmp/s
分别是接收和发送的压缩数据包数,单位是包 / 秒。
对于带宽,使用 ethtool
命令来查询,它的单位通常是 Gb/s
或者 Mb/s
,这里小写字母 b
,表示比特而不是字节。我们通常提到的千兆网卡、万兆网卡等,单位也都是比特(bit)。如下可以看到, eth0 网卡就是一个千兆网卡:
$ ethtool eth0 | grep Speed
# Speed: 1000Mb/s
关闭SELinux服务
查看状态:getenforce
,关闭:setenforce 0
永久关闭:vim /etc/sysconfig/selinux
改成SELINUX=disabled
系统服务 network
每次修改结束都要重启服务: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为了防止冲突,禁用图形窗口的网络服务程序:
/etc/init.d/NetworkManager stop
/etc/init.d/NetworkManager status #查看状态
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禁止开机自启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网卡配置目录:/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接口名
配置文件名称:ifcfg-lo
ifcfg-ethN
修改:
ONBOOT=yes
#随着network服务启动
NETMASK=255.255.255.0
IPADDR=静态IP地址
其他段注释:
DEVICE 设备名
TYPE 网络类型
BOOTPROTO none或dhcp或static 网络配置参数
HWADDR 物理MAC地址
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是系统层面的全局唯一标识符号
NM_CONTROLLED 设置 yes 表示网卡允许用 NetworkManager 程序管理
然后重启网络服务: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主机名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
,有全局网络设置如主机名,默认网关。
可以设置:
NETWORKING=yes #网络是否被配置
HOSTNAME= 主机名
GATEWAY= 网关IP(重启后生效)
同理重启网络服务。
主机映射文件:把主机名映射到IP。提高域名解析效率。地址是/etc/hosts
。起到别名列表的作用,像 localhost
所起的功能。多个同一 IP 的别名一行内用空格隔开。
DNS配置文件:位置为 /etc/resolv.conf
(每次重启时被重新检测重写),或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
,任写到其一即可。
把真机的 DNS 加到虚拟机 DNS 后,可以让虚拟机(科学)上网。
对第一个文件,配置为:
search localdomain 默认搜索域/后缀
nameserver IP(一个DNS服务器,多个就多行这个)
对第二个文件:
DNS1=IP
DNS2=IP
...
静态路由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网卡
格式:
目标网段 via 网关 dev 网卡
centos 7 为例
检查状态 systemctl status firewalld.service
临时关闭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永久关闭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查看 selinux 状态:getenforce
参考
临时关闭:setenforce 0
永久关闭:/etc/selinux/config
里 SELINUX=enforcing
改为 SELINUX=disabled
查询端口,修改状态:
firewall-cmd --query-port=6379/tcp
firewall-cmd --zone=public --add-port=6379/tcp --permanent
firewall-cmd --reload
firewall-cmd --query-port=6379/tcp
相当于是 网络操作
的应用版
- 带宽,表示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单位是 b/s (比特 / 秒),带宽越大,其传输能力就越强。
- 延时,表示请求数据包发送后,收到对端响应,所需要的时间延迟。不同的场景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可以表示建立 TCP 连接所需的时间延迟,或一个数据包往返所需的时间延迟。
- 吞吐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单位是 b/s(比特 / 秒)或者 B/s(字节 / 秒),吞吐受带宽限制,带宽越大,吞吐率的上限才可能越高。
- PPS,全称是 Packet Per Second(包 / 秒),表示以网络包为单位的传输速率,一般用来评估系统对于网络的转发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这四种基本的指标,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性能指标,比如:
- 网络的可用性,表示网络能否正常通信;
- 并发连接数,表示 TCP 连接数量;
- 丢包率,表示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
- 重传率,表示重传网络包的比例;
ifconfig
或 ip
IP 地址、子网掩码、MAC 地址、网关地址、MTU 大小、网口的状态以及网络包收发的统计信息
第一,网口的连接状态标志。其实也就是表示对应的网口是否连接到交换机或路由器等设备,如果 ifconfig
输出中看到有 RUNNING
,或者 ip
输出中有 LOWER_UP
,则说明物理网络是连通的,如果看不到,则表示网口没有接网线。
第二,MTU 大小。默认值是 1500
字节,其作用主要是限制网络包的大小,如果 IP 层有一个数据报要传,而且网络包的长度比链路层的 MTU 还大,那么 IP 层就需要进行分片,即把数据报分成若干片,这样每一片就都小于 MTU。事实上,每个网络的链路层 MTU 可能会不一样,所以你可能需要调大或者调小 MTU 的数值。
第三,网口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MAC 地址、网关地址。这些信息必须要配置正确,网络功能才能正常工作。
第四,网络包收发的统计信息。通常有网络收发的字节数、包数、错误数以及丢包情况的信息,如果 TX
(发送) 和 RX
(接收) 部分中 errors、dropped、overruns、carrier 以及 collisions 等指标不为 0 时,则说明网络发送或者接收出问题了,这些出错统计信息的指标意义如下:
- errors 表示发生错误的数据包数,比如校验错误、帧同步错误等;
- dropped 表示丢弃的数据包数,即数据包已经收到了 Ring Buffer(这个缓冲区是在内核内存中,更具体一点是在网卡驱动程序里),但因为系统内存不足等原因而发生的丢包;
- overruns 表示超限数据包数,即网络接收/发送速度过快,导致 Ring Buffer 中的数据包来不及处理,而导致的丢包,因为过多的数据包挤压在 Ring Buffer,这样 Ring Buffer 很容易就溢出了;
- carrier 表示发生 carrirer 错误的数据包数,比如双工模式不匹配、物理电缆出现问题等;
- collisions 表示冲突、碰撞数据包数;
ifconfig
和 ip
命令只显示的是网口的配置以及收发数据包的统计信息,而看不到协议栈里的信息
netstat
或 ss
都包含了 socket 的状态(State)、接收队列(Recv-Q)、发送队列(Send-Q)、本地地址(Local Address)、远端地址(Foreign Address)、进程 PID 和进程名称(PID/Program name)等。
接收队列(Recv-Q)和发送队列(Send-Q)比较特殊,在不同的 socket 状态。它们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当 socket 状态处于 Established
时:
- Recv-Q 表示 socket 缓冲区中还没有被应用程序读取的字节数;
- Send-Q 表示 socket 缓冲区中还没有被远端主机确认的字节数;
而当 socket 状态处于 Listen
时:
- Recv-Q 表示全连接队列的长度;
- Send-Q 表示全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
ss
命令输出的统计信息相比 netsat
比较少,ss
只显示已经连接(estab)、关闭(closed)、孤儿(orphaned) socket 等简要统计。
而 netstat
则有更详细的网络协议栈信息,比如上面显示了 TCP 协议的主动连接(active connections openings)、被动连接(passive connection openings)、失败重试(failed connection attempts)、发送(segments send out)和接收(segments received)的分段数量等各种信息
sar,参见上文
ethtool,参见上文
ping
C/S 服务架构 Client/Server架构
服务端:
- 可以提供某种资源/功能的应用程序
- 需要在服务器监听某个IP地址的某个端口
客户端:
- 可以访问某种资源/功能的应用程序
- 能通过IP,端口连接到服务端程序
应用层协议:
- 服务端,客户端共同遵守的一套通信协议
常用网络服务:
可以从各种途径获得源码包,使用源码编译的方式编译。记住安装路径。(以 --prefix=/usr/local/aria2
为例)
那么其路径在安装路径下的bin
下,使用 ./aria2c
可以运行。
可以对其配置全局路径目录:~/.bashrc
增加:
export PATH=/usr/local/aria2/bin:$PATH
重启:source ~/.bashrc
,那么接下来只需要打 aria2c
即可。
配置文件:新建 /etc/aria2
新建 aria2.conf, aria2.session
,编辑前者,输入:
## 文件保存相关 ##
# 文件保存目录
dir=/usr/local/aria2/downloads
# 启用磁盘缓存, 0为禁用缓存, 需1.16以上版本, 默认:16M
disk-cache=32M
# 断点续传
continue=true
# 文件预分配方式, 能有效降低磁盘碎片, 默认:prealloc
# 预分配所需时间: none < falloc ? trunc < prealloc
# falloc和trunc则需要文件系统和内核支持
# NTFS建议使用falloc, EXT3/4建议trunc, MAC 下需要注释此项
file-allocation=trunc
## 下载连接相关 ##
# 最大同时下载任务数, 运行时可修改, 默认:5
#max-concurrent-downloads=100
# 同一服务器连接数, 添加时可指定, 默认:1
# 官方的aria2最高设置为16, 如果需要设置任意数值请重新编译aria2
max-connection-per-server=10
# 整体下载速度限制, 运行时可修改, 默认:0(不限制)
#max-overall-download-limit=0
# 单个任务下载速度限制, 默认:0(不限制)
#max-download-limit=0
# 整体上传速度限制, 运行时可修改, 默认:0(不限制)
#max-overall-upload-limit=0
# 单个任务上传速度限制, 默认:0(不限制)
#max-upload-limit=0
# 禁用IPv6, 默认:false
# disable-ipv6=true
# 最小文件分片大小, 添加时可指定, 取值范围1M -1024M, 默认:20M
# 假定size=10M, 文件为20MiB 则使用两个来源下载; 文件为15MiB 则使用一个来源下载
min-split-size=10M
# 单个任务最大线程数, 添加时可指定, 默认:5
# 建议同max-connection-per-server设置为相同值
split=256
## 进度保存相关 ##
# 从会话文件中读取下载任务
input-file=/etc/aria2/aria2.session
# 在Aria2退出时保存错误的、未完成的下载任务到会话文件
save-session=/etc/aria2/aria2.session
# 定时保存会话, 0为退出时才保存, 需1.16.1以上版本, 默认:0
save-session-interval=60
## RPC相关设置 ##
# 启用RPC, 默认:false
enable-rpc=true
# 允许所有来源, 默认:false
rpc-allow-origin-all=true
# 允许外部访问, 默认:false
rpc-listen-all=true
# RPC端口, 仅当默认端口被占用时修改
# rpc-listen-port=6800
# 设置的RPC授权令牌, v1.18.4新增功能, 取代 --rpc-user 和 --rpc-passwd 选项
# rpc-secret=lr583
# 启动SSL
# rpc-secure=true
# 证书文件, 如果启用SSL则需要配置证书文件, 例如用https连接aria2
# rpc-certificate=
# rpc-private-key=
## BT/PT下载相关 ##
# 当下载的是一个种子(以.torrent结尾)时, 自动开始BT任务, 默认:true
# follow-torrent=true
# 客户端伪装, PT需要
# peer-id-prefix=-TR2770-
user-agent=Transmission/2.77
# 强制保存会话, 即使任务已经完成, 默认:false
# 较新的版本开启后会在任务完成后依然保留.aria2文件
#force-save=false
# 继续之前的BT任务时, 无需再次校验, 默认:false
# bt-seed-unverified=true
# 保存磁力链接元数据为种子文件(.torrent文件), 默认:false
# bt-save-metadata=true
# 单个种子最大连接数, 默认:55 0表示不限制
# bt-max-peers=0
# 最小做种时间, 单位:分
# seed-time = 60
# 分离做种任务
# bt-detach-seed-only=true
启动: aria2c --conf-path="aria2.conf"
输入 ctrl+c 结束,会等待一段时间再结束
可以转后台运行
File Transfer Protocol 基于 C/S 结构的文件传输协议
FTP会话属于复合TCP连接
控制连接:TCP 21端口,发送FTP命令信息
数据链接:TCP 20端口,上传/下载数据
搭建完vsftpd之后:
注意 ! 是在当前路径本机执行指令
get 服务器路径 本地路径 是下载
put 本地路径 服务器路径 是上传
delete 路径 删除文件(不能用rm)
通过setfacl可以让一个用户在不是自己的目录如/var/ftp/下增删改(不然报错553 could not create file)
vsftpd服务
配置文件:/etc/vsftpd/vsftpd.conf
使用匿名登入时,所登入的目录。默认值为/var/ftp。注意ftp目录不能是777的权限属性,即匿名用户的家目录不能有777的权限。
对于用户的访问控制可以通过/etc/vsftpd目录下的vsftpd.user_list和ftpusers文件来实现。 userlist_file=/etc/vsftpd.user_list //控制用户访问FTP的文件,里面写着用户名称。一个用户名称一行。 userlist_enable=YES/NO(NO) //是否启用vsftpd.user_list文件。 userlist_deny=YES/NO(YES) //决定vsftpd.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是否能够访问FTP服务器。若设置为YES,则vsftpd.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不允许访问FTP,若设置为NO,则只有vsftpd.user_list文件中的用户才能访问FTP。
远程登录FTP过慢,解决:
在vsftpd.conf文件中加入:
reverse_lookup_enable=NO
reverse_lookup_enable=NO表示不查找dns服务器
保存后重新启动vsftpd:
service vsftpd restart
wget -O 本地路径 URL
下载URL的指定文件到本地,如:
wget -O wa.txt ftp://192.168.4.5/pub/anon.txt
搭建Web服务器过程:
帮助手册是http://服务器地址/manual/
那么部署网址http://服务器地址/ 对应目录 /var/www/html,接下来自行加路径即可访问子网,如http://服务器地址/muban1 对应/var/www/html/muban1/
常用配置:
需要用 yum -y install php
安装,然后重启 httpd ,方可支持 php 网页。
用于从当前shell会话中的文件读取和执行命令。source命令通常用于保留、更改当前shell中的环境变量。简而言之,source一个脚本,将会在当前shell中运行execute命令。
可以在当前的shell环境中定义一个别名。为ls -al
定义一个别名为ll
:
[root@localhost ~]# echo "alias ll='ls -al'" >> ~/.bashrc
在~/.bashrc文件中定义完别名,可以使用source命令刷新当前shell环境:
[root@localhost ~]# source ~/.bashrc
现在可以使用ll
别名列出当前目录里所有文件了,包括隐藏文件。
export 指令用于将一个变量或函数设置为环境变量。这意味着该变量或函数将在当前 shell 会话中可用,并且也会被其他由该 shell 启动的进程和子进程继承和使用。通过 export 命令创建的环境变量可以在 shell 脚本和系统中的其他程序中使用。
export HADOOP_CONF_DIR=/home/hadoop-2.7.3/etc/hadoop
export SPARK_CLASSPATH=$SPARK_CLASSPATH:/home/mysql-connector-java-5.1.46-bin.jar
export HADOOP_HOME=/home/hadoop-2.7.3
export PATH=$PATH:$HADOOP_HOME/bin
export PATH=$PATH:$HADOOP_HOME/sbin
即change owner,设置文件所有者和文件关联组的命令,需要超级用户 root 的权限(可以开sudo)才能执行此命令。
chown [-cfhvR] [--help] [--version] user[:group] file...
- user : 新的文件拥有者的使用者 ID
- group : 新的文件拥有者的使用者组(group)
- -c : 显示更改的部分的信息
- -f : 忽略错误信息
- -h :修复符号链接
- -v : 显示详细的处理信息
- -R : 处理指定目录以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 --help : 显示辅助说明
- --version : 显示版本
>
符号 将本来显示在屏幕的内容写到文本去(类似于freopen)
如man useradd > /root/useradd.help
,ls > ls.txt
写覆盖。
若>>
是写追加。
| 链接作用,以上一命令的输出作为下一命令的输入
例如:
查看文件的第$8-12$行,如:head -12 /etc/passwd | tail -5
并输出行号:cat -n /etc/passwd | head -12 | tail -5
分页查看帮助:ls --help | less
查看搜索结果数:ls /etc/*.conf | wc -l
查找并显示行数:cat -n /etc/passwd | grep 'root'
who am i,返回当前用户,如:
echo $(whoami)
-
方法 #1 - 使用 cron 任务
除了常用格式(分 / 时 / 日 / 月 / 周)外,cron 调度器还支持 @reboot 指令。这个指令后面的参数是脚本(启动时要执行的那个脚本)的绝对路径。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两点:
a) cron 守护进程必须处于运行状态(通常情况下都会运行),同时
b) 脚本或 crontab 文件必须包含需要的环境变量。
-
方法 #2 - 使用 /etc/rc.d/rc.local
这个方法对于 systemd-based 发行版 Linux 同样有效。不过,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授予 /etc/rc.d/rc.local 文件执行权限:
# chmod +x /etc/rc.d/rc.local
然后在这个文件底部添加脚本。
服务的开机自启:
chkconfig --add mysql
chkconfig mysql on
可以改 /etc/profile
,往里面丢 path 路径。改完了 source /etc/profile
。
例如有后台应用如下:(writing.py
)
import datetime
import time
while True:
with open('test.txt', 'a') as f:
f.write(str(datetime.datetime.now())+'\n')
time.sleep(0.5)
&
是后台运行:
python3 writing.py &
查看后台运行的所有任务:
jobs
如果看到这个任务是 [1]
,则终止它的办法:
kill -9 %1 #-9是强制
可以用 fg 数字
调前台。bg
放后台。
如果有
print(datetime.datetime.now())
,则无论前后台,shell 都会死命输出。
no hang up
# 后台运行:nohup python server.py &
# 关闭后台运行:ps aux | grep server.py 然后 kill -9 PID (PID 是第二列值)
用户行为:页面访问次数(PV)最多,访问人数(UV)
Page View,用户访问一个页面就是一次 PV
Uniq Visitor,它代表访问人数,近似:IP 地址
清理一个目录下文件:rm -rf /var/log/*
用journalctl --disk-usage
查看垃圾大小
用journalctl --vacuum-time=1w
只保留一周的日志
用journalctl --vacuum-size=500M
只保留500M的日志
第一次清理了1G到2G
sudo apt-get clean
清除缓存(/var/cache/apt/archives/{,partial}下)中所有已下载的包
sudo apt-get autoclean
类似于clean,比clean清除的范围要小一些。仅仅清除的是缓存中过期的包(即已不能下载或者是无用的包)
sudo apt-get autoremove
慎用(不到万不得已则禁用):删除因安装软件自动安装的依赖,而现在不需要的依赖包
可能可以释放1G
查看已安装的所有版本 dpkg --get-selections | grep linux-image
查看当前版本uname -a
除了当前版本(和你要更新的版本外)都可以删了,删除方法:
sudo apt-get purge linux-image-4.4.0-72-generic
(4.4.0-72)改成你具体查到的版本名字
不要尝试删除你现在的版本(反正你也删不掉……)
删一个大概释放两百多M,自己一共释放了1G
理论上,除正在用的其它的都可以卸载,但刚升级的东西可能不稳定,为保险起见,保留1-2个之前版本备用吧
gparted 工具
使用window或linux,装了ssh软件后,以window为例:
在cmd输入ssh 用户名@服务器IP,然后输入密码,进行登录,如:
ssh scnuoj@10.191.65.243
ssh ubuntu@internal.socoding.cn
ssh root@218.192.110.159 -p 10022 #非默认端口
登陆进去后平时怎么用linux命令行操作就怎么用操作这台服务器,可以做一切事情。
找到自己电脑的用户目录(如C:\Users\lr580\
),如果有.ssh
文件夹,里面有公钥私钥文件(公钥后缀是.pub
,私钥无后缀),如id_rsa
,那么取出公钥内的内容
否则创建一个钥,步骤如下:
在用户目录下
ssh-keygen -t rsa -C '你的邮箱(或别的东西,即你的id备注)'
然后一路回车,生成完毕。(也可以不一路回车,即改一下文件名之类的配置)
之后登陆进服务器,找到服务器的用户目录,一般是~/.ssh
,如/home/scnuoj/.ssh
,找到里面的authorized_keys
文件,在文件后面加上一行内容,内容是自己的公钥内容。
加内容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vscode,用vim等。
之后就可以免密登录了。输入ssh
登录服务器一键登录。
更多简化参考 暂时不学习
root登录 疑似无效 新建.ssh权限问题
服务器没有 .ssh
:
如果服务器没安装 ssh-keygen
,则先安装:
apt-get update #非root的话全sudo
apt-get upgrade
apt-get install -y openssh-server
安装了,生成:参考
ssh-keygen -t rsa -C "abc@def.com" #一路回车
可以传送自己的公钥:(默认位置不需要 -i 文件名),等效于写 authorized_keys
ssh-copy-id -i 文件名 服务器用户名@IP
可以试试权限问题:
chmod 700 ~/.ssh chmod 600 ~/.ssh/authorized_keys
还不行就改
/etc/ssh/sshd_config
并重启 sshd。一般不用改。
下载安装remote-ssh插件
之后ctrl+shift+p ,使用命令Remote-SSH: Connect to Host
输入用户名@IP
,如scnuoj@10.191.65.243
,然后登陆,(输入密码),登陆成功
之后按ctrl+o可以打开服务器的任意位置的文件
也可以在左边栏的电脑+小圆圈的图标(鼠标停留后显示远程资源管理器),点进去,放到ssh targets栏,点击增加,按照提示格式输入指令,增加一个服务器。
菜单栏点终端点新终端,就会调出相当于linux的ctrl+alt+t的命令行,在这个命令行就可以随意操作服务器了
+号按钮可以开多个bash。
突然无法连接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链接,如cmd的ssh,然后登录上服务器,找到/home/登录用户名/
即~
下有一个文件夹为.vscode-server
,将其弄走,如mv .vscode-server/ .vscode-server-old/
,那么就可以连接了。
如果 vscode 链接超时,而 cmd 等途径可以连接,可以尝试删掉本机 C:\Users\用户名\.ssh\known_hosts
文件对应 IP 的一行,然后再次链接时 vscode 会弹窗,点击是即可
连上去几十秒钟就断了,不断要重连重新打开 vscode
-
在服务器编辑
/etc/ssh/sshd_config
,添加:# 60 秒向客户端发送一次信号 ClientAliveInterval 60 # 最大保活消息时长为60s*86400 ClientAliveCountMax 86400
-
重启服务器 sshd:
sudo service sshd restart
或者本地:~/.ssh/config
(windows 同理 C:\Users\你的用户名\.ssh\config
)
Host *
ServerAliveInterval 60
ServerAliveCountMax 120
注意到该文件有所有 vscode 的连接。
在 windows
的 cmd
。
服务器到本地:scp 用户名@地址:目录 本地目录
本地到服务器:两个参数互换,即scp 本地目录 用户名@地址:目录
加 -r
关键字表示目录,-q
不显示进度。
可能需要输入密码。如果已有会覆盖,不会提醒。
例如:下载一道 OJ
题目的数据
scp -r scnuoj@10.191.65.243:/var/www/scnuoj/next/judge/data/1577/ .
对
scp -r root@174.136.237.70:/root/ .
会传到本地./root/
上传:
scp .\DuLa-Net-master.zip root@121.37.165.73:/root
在本机,带端口号的服务器:
scp -P 10022 root@218.192.110.159:/root/647.txt .
在使用
scp
命令(或其他文件传输工具)时,ETA
代表“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即预计到达时间。这是一个估算值,指示在当前传输速率下,完成整个文件传输所需要的剩余时间。
断点续传:参考
rsync -P --rsh=ssh home.tar 192.168.205.34:/home/home.tar
可能 sudo
看看 locale
,如果没有 zh_CN.UTF-8"
,则:
nano /etc/locale.gen
取消注释文件的这一行:# zh_CN.UTF-8 UTF-8
locale-gen
update-locale LANG=zh_CN.UTF-8
然后重新登陆
以腾讯云为例,如有例外,特别指出,思路大同小异。
以 game.young-oj.cn
指向 young-oj.cn:5801
为例。
找到云解析 DNS,点我的解析,找到自己的域名,点添加记录,主机类型是 game (即子域名的名字),记录类型是 A (ipv4),线路类型默认,记录值写自己的主机 IP,其他不用改。
在服务器确定开放了对应 5801 端口的应用,并且使用了 nginx 等手段进行反向代理,参见 后端.md-Nginx-例子
对应部分。
应该很快马上生效,如果不行就等几分钟。
登录腾讯云,点击控制台,看到服务器总数那里,点箭头按钮到服务器页面,点开要修改的服务器,上方有防火墙菜单。添加规则。
规则可能延迟,需要等待数分钟乃至半小时。
TODO:弄明白不 ALL 的话能不能行
无法在D盘和C盘进行写操作(包括粘贴、修改等):
策略1:尝试关闭window的快速启动,在window下操作,具体方法百度
没有ubuntu启动项:
具体描述:window自动更新后产生的问题
启动bios(本系统开机时FN+F2),然后看到按钮,中间那个,选到ubuntu,然后关闭bios即可
微信无法启动:
打开隐藏文件,找到Wechat字样和.开头的文件夹,搬走,启动,(再搬回去)
typora没有菜单栏:
不要使用snap安装,使用apt重新安装
typora的ctrl+5快捷键失效:
与fcitx快捷键冲突,点击fcitx,配置-全局配置-显示高级选项-快捷键,找到重新载入配置,换掉或删掉即可
与windows相差8小时
(暂未验证):
/etc/profile文件中增加一行 export TZ='CST-8'
使文件立即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或者 . /etc/profile
需要使用chmod 666修改其为可读写文件
右击菜单的新建文件没有新建文本文档:
此方法无效:
使用管理员打开文件夹(nautilus),然后找到目录
/root/template
,有时这个目录也叫模板,然后在里面新建一个txt文件即可,可以使用touch指令。
有效方法:直接在用户文件夹(路径~
)里的模板处加即可……
vscode无法使用background-cover插件
输入下列指令即可
sudo chown -R $(whoami) /usr/share/code
(linux无关)本电脑(拯救者)键盘灯开关:FN+空格 (有两档灯)
apt-get 冲突
在 etc/apt/sources.list
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