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38 lines (75 loc) · 13.5 KB

06.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38 lines (75 loc) · 13.5 KB

第六章 跨界找到新答案

這個時代不止科技爆炸,時代變更讓人有很大的焦慮。另外一方面,一個名詞「跨界」的興起也讓一般人感受到壓力山大。

「跨界」這個名詞。悄悄的在這個時代,漸漸形成趨勢。

一方面是學習一門手藝的門檻好像降低了。找到一個老師,新學一門技能沒有那麼難。

另外一方面,因為科技進步了。一個人如果只會一個專業。竟然會莫名其妙的被機器或時代所取代。所以,跨界組建新的競爭力,好像是不得不前往的方向。

跨界究竟是怎麼回事?

那麼?我們在這時代,也需要跨界嗎?休息時間都不夠了,怎麼真的變成一個跨界達人。

這個問題,問我就對了。別的不說,這題我還真的知道答案。

我周遭的朋友。常覺得我是一個神秘的學習者。簡直是跨界天王。不管是黑,是粉,都喜歡叫我「懂王」。因為我「號稱」精通超級多領域。

光是寫下來就讓讀者看的累

  • 編程
  • 項目管理
  • 成長黑客
  • 創業
  • 課程設計
  • 認知心理學
  • 遊戲化設計
  • 財報解析
  • 極速寫作

其實,有時候我能夠理解黑我的人。如果我不認識我自己本人。我肯定認為這人是個大乎悠,一個人怎麼可能精通那麼多學問,肯定是吹的。

好吧。我們先不討論是否真正精通這件事。我們先來聊聊為什麼我會去鑽研這麼多領域。

首先,在一開始我真正算精通的只是編程。我寫代碼的速度非常快。也拿過世界黑客松首獎。一天編出一個小網站,對我來說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我很快就遇到了瓶頸。我發現了,要把代碼寫快,其實不是很難。但真正難的是,我一個人寫代碼很快,但是有隊友時,速度卻非常慢。我常常要停下來解決跟代碼無關的協作問題。但一個人是幹不成大項目的。於是我去研究解決的方法,於是找到了項目管理這門學問。

曾經我以為項目管理就是答案。網站比人早上線,比人早迭代,就能在商業上致勝。後來,我卻發現我錯了。一個技術團隊可以寫代碼很快,但是沒有解決商業需求,業績也無法增長。那麼無論迭代的再怎麼快,一樣是調死路。所以我只好去研究成長黑客與創業做生意。

後來,我創業想座平台不是很成功。但是周遭的朋友卻看上了我很會教編程這件事。鼓動我去教書。其實編程並不是很好教的一門學問,多數程序員學編程要馬靠自學,要馬靠師傅帶,用項目養經驗學會。我有辦法教會很多程序員,當時是靠著一門自己編纂的教材。

課是開成了。而且口碑很不做。皆下來,我想要教更多人,萌生了做線上課程的念頭。但是,線上課的完課率一樣很低,更不用說學成率了。於是我才開始認真研究了大腦運作的科學,這門學問就叫認知心理學。我研究了這門學問後,才發現不管學習與教書都是要按照大腦的運作原理,才會事倍功半。依此。我開發了全新的課程型態與課程框架。所以我的編程課才叫好又叫座。

在研究開設線上時,我有一個深深的疑問。為什麼一般的線上課程完課率這麼差,但是一般的線上遊戲卻讓人深深沉迷不可自拔。一般線上遊戲其實本身也是一個課程,是讓玩家學習怎麼跟特定遊戲裡面故事互動的課程,而且拔去遊戲的故事,許多遊戲的內容只是傻逼的動動搖桿,幾個小時都在重複無意義的動作。於是我開始研究遊戲設計的底層原理,才發現遊戲之所以讓人深深著迷,是因為也把握了人的生理與心理動機機制。

至於極速寫作這門技能,是因為學了太多門學問,很想把技能攻略留下來,寫一本書卻費時費勁。於是我便在琢磨怎麼解決這個難題。其實,編程語言比自然語言難很多。但我覺得這件事不合道理,我可以用編程語言以及編程框架,在一天之內就寫出一個網站。沒道理,我卻不能用更熟千倍萬遍的自然語言,在一天之內寫出一本書。所以我就栽進寫作的世界,把過去編程的拆解技巧運用在寫作之上。練了七八本書,最後練成了一天寫出一本書的可怕速度。

至於財報的鑽研,是因為我創業已經多年,第一桶金是教書所得,第二桶金是投資比特幣所得。兩者其實都是我的意外之外所得。加上我一直在想,人類為什麼要被金錢所奴役,我們一輩子都要這麼努力追逐金錢嗎?如果要投資股市,是不是有一些科學的方式解析背後的原理。於是我開始鑽研價值投資,試著去從數學的角度拆解股市的終極難題。

其實呢?我只是真的很想解決一些我生活與職業上遇到的挑戰難題。不知不覺的走過去而已。甚至有些領域鑽研下去,因為不小心拆解的太深,而不知不覺的就變成了領域裡面的達人。

如何快速跨領域? --- 拆解問題並且尋找古老領域的解法

當然,聽到這裡你可能又覺得我在講幹話。跨領域最好是這麼簡單?怎麼有可能隨隨便便就跨過去。如果跨領域這麼簡單,那麼原領域的專家,豈不是笨蛋?

話也不能這樣說。但在我跨這麼多領域的過程中,卻發現這裡面真是有一些技巧的。越熟練這個過程,學習的速度還可以越快。

在建築業裡面學編程架構

首先,我在學習編程時,的確是覺得挺困難的。因為編程是一門很新興的領域,程式要寫得好,也是有一點難度。即便有時候我把該領域的書籍買了個遍,有時候還是找不到答案。後來,我在讀一本編程的架構書時,看到了作者提到有幾本建築工法的書,對他撰寫這本書很有幫助。

我心想,這話真的有道理。編程不過是數十年的學問,建築可有數百年的學問,我何不去建築書籍裡面找答案。於是,還真就讓我找到了不少可以借薦的地方。

向電影行業裡面學項目預算管理

後來,我在研究編程的項目管理時,也遇到了類似的瓶頸。管理一個軟件項目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軟件需要多人協作、耗時巨大、有時改一髮動全身。雖然項目開始前,都會有立項會議以及規格書。但做出來的軟體項目總往往不是這回事,不僅如此,還常常 Delay。

而軟體界裡面也沒有人好能夠解這個問題。於是我便思考,哪一個行業也是類似的結構,但比軟體業預算更龐大、調動更多人、也是牽一髮動全身。但歷史遠遠悠久的多。

結果我果然在拍電影的書裡面找到了我要的答案。

向人力行業學客戶留存

我在學增長時,有一個問題深深困擾我。就是將新客戶用戶轉化成熟客的問題。在商業世界裡面,幾乎沒有一本書能好好解釋如何科學化的留存客人,甚至轉化為熟客,更別說有科學的框架了。每一本關於待客的書,都只有說要打造賓至如歸的環境,用心對待客戶。這真是廢話。。。。。

於是我便思考,有哪個行業更重視陌生人的留存呢?結果我發現現代人力資源學裡面,有一個術語叫做 Onboarding,字面翻譯叫「上船」,實際意思是新員工引導。如何在短時間內就讓招來的新人,對環境熟悉,並且迅速融入工作環境,變成職場一份子的學問。

我在裡面果然找到了科學框架方法。

向遊戲行業學教學設計

我在設計課程時,翻遍教育行業的教科書,都找不到能夠大幅提升學生學習興致,更別說讓學生成癮的方法。但我卻很好奇遊戲行業,本質上也是讓玩家迅速學習新世界,並且掌握規則,並且高度取得成就感甚至成癮的一個行業。

最後,我果然在遊戲設計領域裡面,找到了科學根據,並且創造了一套高度成癮的學習與教學方法。

跨領域不是從頭重學

很多人在看到跨領域一詞時,往往想的會是「重學」整門學問這件事。於是,就會有人來問我,怎麼有那麼多美國時間學這麼多領域。

但其實,我的跨領域學習,從來不是「重新」學習一門領域。我只是將我遇到的問題,抽象化成一種結構,然後在更古老或者更重視類似結構問題的領域裡面找答案。

而且,有時候,我更發現這種學習方式,比從頭學習,更有效率。在我鑽研了很多領域之後,我甚至發現,某些領域裡面的「傳統解法」,更多是死胡同解法。就算能把書全翻遍了,也解決不了你想要的問題。現有存在的解法,只能適用於小範圍圍的題目,卻怎麼樣也解釋或解決不了大問題。因為,有時候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鎖頭上。

比如,在增長領域裡面,我就發現真正讓一個新客人變成熟客人的關鍵,並非無上限的賓至如歸。即便是服務不到位,也可以讓客戶變成熟客人。主要是讓客人第一次能夠取得高於預期的體驗,並且養成習慣。習慣才是「熟客」的真正關鍵。

又比如在教育行業裡面,如何讓一個學生,上課不打瞌睡,並且始終保持高度注意力,又能學到東西。關鍵不是無上限的提升老師的教學技巧,而是上課一開始讓學生知道今天自己要學什麼,可以不用學什麼。自己又正在學哪些地方。並且可以即時的在記憶消失前,保存自己喜歡的知識點。

於是我甚至在後來自己線下的靠成玩過一個很有趣的教學法。這門課我的上課法,甚至是很無聊的講述法(全程念講義),但是上課卻讓學生 high 到不行,並且稱這是他們上過最棒的一堂課。

我是如何安排這堂課程的呢?首先,在一開始,我讓學生先分組,並且一開始就把滿滿都是字的講義發下去。我並不急著開始講課,而是要學生先花10分鐘讀講義,圈出自己覺得講義上最有趣的三個重點。然後,再花五分鐘,跟旁邊陌生的同學打招呼,分享交流自己來上這堂課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在講義上他看到的有趣的點。

然後我才開始上課。然後,課時也非常奇特,這門課,我是每15分鐘就下課一次,每次下課5分鐘。所以等於是 1 個小時,上 45 分鐘,休息 15 分鐘。

乍看跟一般課程時程沒什麼區別。但是效果可大有區別,因為人類注意力,全神貫注最常其實只有 15-20分鐘而已。所以我選擇讓學生全神貫注15分鐘,就馬上讓學生休息充電。在這 5 分鐘之內,他可以整理自己的筆記,也可以向同學分享剛剛他聽到的重點,或者提醒隔壁同學,剛剛老師其實有上到對方關注的重點。

也因為是每 15-20 分鐘,就停下來整理回顧,所以很多同學是能趕上進度,並且深深記牢上課的內容的。所以,同學在上這門課時,就覺得非常輕鬆,很容易能趕上學習進度,馬上可以跟同學討論,下課記得超牢。

而且先發講義,很快就可以讓同學知道今天要上什麼,不想上的他可以晃神掉,喜歡上的可以全神貫注。而且,非常有心得的部份,可以「即時」跟同學討論交流,所以整堂課就可以變成「與他有關且有趣」的課程。

理論上,我用的是最爛的方法:我竟然先發講義,而且全程用講述法,甚至讓同學每15分鐘就下課一次,而且還可以上課講話討論。這是傳統來說,爛得不能再爛的上課結構。

然而,效果卻非常之好。這是因為這樣的設計安排,完全合乎人類的生理記憶機制以及心理動機。這樣的教學法,書本上並不會教。也沒有人敢嘗試。

如果你去鑽研傳統教學理論。通常書中也只會教你用更多互動的手法,提昇自己的教學技巧。

所以,如果你身為一個想提升教學的老師,認真去鑽研教育理論,肯定會碰上死胡同。

但是我最後的教學手段,卻是把所有痛點,拆開來用科學原理解決,當中有原創也有借薦,只是我重新調整順序,再設計成新的上課方式。

如果你是老師,不妨用這個方法教看看。我改用這個方法教書過後,甚至很多時候,上課討論熱烈到停不下來,而且我備課上超級輕鬆。(因為我甚至不用準備 PPT,只要寫講義....)

無解商業難題,如何透過拆解跨界解決

寫到這裡。你會不會發現好像跨界沒有那麼難。

我們在講 Netflix 的例子,其實 Netflix 的解決方案,就是跟餐飲行業,借薦海鮮 buffet 的結構方式,取得巨大勝利。

我們在講程序員生涯短暫。以及開編程學校為何容易不容易取得口碑。其實是因為編程行業中,工程師與編程學校的關係,非常像職業駕駛、駕駛學校的關係。

我們面對未來與創新,因為過去在各界資料庫無跡可循,從頭學習耗時長,所以很多人視跨界為另外一個挑戰與恐懼。其實,跨界的方式與方向,並非跟大家所想的,是從頭再來。反而是一個更為簡單,抽象,切西瓜的加速方式。

而步驟也沒有那麼難,這個方法跟我們前面提到的編程思維也非常類似。

  1. 收集痛點。
  2. 抽象成結構
  3. 找尋比自身行業更重視這個問題的領域,或更古老的領域,找到片段解法。
  4. 重新組裝

也就成跨界全新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