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卢小波 难吃的月饼勾画出了中国的人际关系 #5
Comments
This was referenced Sep 28, 2018
This was referenced Nov 19, 2018
This was referenced Jan 9, 2019
This was referenced Feb 10, 2019
This was referenced Jun 6, 2019
This was referenced Jul 23, 2019
This was referenced Nov 7, 2019
This was referenced May 5, 2020
This was referenced Dec 8, 2020
This was referenced Sep 1, 2022
This was referenced Sep 28, 2023
This was referenced Jan 17, 2024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卢小波: 难吃的月饼,勾画出了中国的人际关系
https://ift.tt/2MWKh19
我有个朋友,88岁,有钱,银行理财每一笔都是上千万。前几天,他兴高采烈说:“我把一套房子卖掉了,又赚了420万!”
他走路已不太稳了,不说是颤颤巍巍,也算步履蹒跚。他赚钱还有意义吗?当然有,肯定有。我常在旁人议论时,为他辩护。
还有个广州朋友,也有钱。有钱人往往有收集癖。比如这几天,他就在热衷于收集各种月饼,一会儿惋惜,一会儿惊喜,一会儿愤怒:
“淘宝买不到恩平德发的豆沙月饼,唉唉。”
“哇,新会的陈皮豆沙和陈皮冬蓉,啊啊啊!”
“大班冰皮天下第一不接受任何质疑,哼哼!”
就这样,他还让太太另做三五十个豆沙月饼,在朋友圈里狂晒。除此以外,依他的人缘,起码还会收到个五六个礼盒月饼。
如此多的月饼,吃得完吗?这跟质疑开头那个老爷子一样,问题表面蠢萌,但还是值得一答。
(01)
节日就像时间的驿站,我们身为旅客,每到一站就得到一种标志性食品。春节是饺子,清明是团子,端午是粽子,中秋是月饼。
月饼的古怪在于,全世界没有哪一种食品像它这样,在短期内大规模迅速生产而又大量抛弃的。
如果你上网搜一搜“月饼喂猪”,百度的相关结果约为285,000个。“月饼喂猪”多到什么程度呢?很多养猪网站兽医网站,都有这种问答:“用月饼喂猪应该注意什么?”
大规模生产,当然是刚需。天心月圆,桌面没有月饼,那还叫中秋吗?
更有意思的在于,它是一种泛社交产品。如果哪家主人,中秋时节没收个三盒两盒,他一定会感叹世态炎凉。如果桌上只孤零零一盒,还是主人自己买的,把他定位为社会边缘群体,基本不会冤枉。
我有时幻想,如果能在月饼盒里安装上GPS,观察记录它的轨迹,可以描出一幅最壮观的人类社交图。同一盒月饼,往往是你送给我,我再转送给别人,别人再转送给第三人。在不同的人家,转手两三次是常态。
所以,月饼在一定时期内,是具有金融属性的。它像是人情硬通货,流动性极大。
前几天看上海媒体报道说,22家高校食堂制作校徽校训月饼。有两位朋友就告诉我,主要不是学生自己吃,好多本地家长都让孩子多买些,送给长辈朋友。特别是名校月饼,饼皮上印着显赫校徽,简直可以光宗耀祖。作为人情硬通货,它的面值比较特殊,有金银纪念币的作用。
还有媒体报道说,这几天,上海的大妈爷叔“轧闹猛”,在老字号月饼铺外边,大排长队买月饼。队伍有多长?要排10小时以上。有些人甚至带来硬纸板、凉席等,其中还有些人直接打地铺睡路上。
排队购物,当然是因为供应短缺。为什么会供应短缺呢?不是月饼少,而是好吃的月饼太少。有不少网友在新闻下留言:“吃月饼的人不会去排队的,排队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送人当然要送好吃的。在这个意义上,要赞扬这些排队的人,他们送月饼送得比较真诚。
月饼最为人诟病的,是严重的高糖高油。每到中秋,就不断有医生出来呼吁,每人每天吃月饼,最好不要超过一个。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尽量少吃。打开媒体,触目皆是“月饼吃多了会怎样”“怎样健康吃月饼”。反正,没人有办法放开肚皮吃月饼。试问,你可以一天三顿吃面条,但你敢一天三顿吃月饼吗?
所以,吃月饼基本是个体力活儿。
有个同事在办公室里说,他一天能吃4块月饼,立即收到大面积钦佩的目光,引来无数真诚赞叹。我猜,广州那个有钱朋友,狂晒他如何大吃月饼,应该是不方便夸耀自己肾好胃好,只好通过表态大吃月饼,暗示自己各方面身体指标好。
每家都有摞得很高的月饼,而且不能多吃。厂家商家的月饼,只要过了中秋这一天,就再也没人买,那只好喂猪了。可是猪也无辜啊。有人为猪打抱不平:“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猪。人吃了会致病,猪吃了同样会致病。在这一点上,猪与人是一样的啊。”
(02)
月饼是人情硬通货,可是流通性再强,也会贬值。在治理月饼“通货膨胀”上,大家各有高招。最普遍的方式,是在礼盒里塞进茶叶、名酒,甚至手表。这就像金融衍生品,它有杠杆效应,能够最大力度撬动人情与社交。
在运营月饼“金融衍生品”上,全国再没有任何一个创意,能超过厦门人。
此地有“中秋博饼”的习俗,传说是郑成功发明的。早前是这么玩的:桌子摆放着一盒“会饼”,月饼从大到小,依次有32个。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大家围着一盒月饼,把六粒骰子掷到大碗里,以骰子点数的大小,决定你抢到月饼的大小。通过博饼,来预测你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骰子在大碗里叮叮当当,很像一场赌博。专家学者评价,这是科举文化与博弈文化的优质组合,是有情感寄托的欢乐民俗。
在物质短缺时代,抢个大月饼回家蛮好。1995年我来厦门时,在单位里还博了一个状元大月饼。
时间飞快,就到了“月饼喂猪”的年代。厦门人的“博饼”习俗,也在慢慢地演变。开头,是在“博饼”时,添加了牙刷、肥皂之类的日用品,既有月饼也有衍生品。到了后来,所谓“博饼”,桌上完全没有月饼。就如同金融衍生品,完全看不到钞票。“博饼”的衍生物,从牙刷、酱油、大米,到化妆品、高压锅、羽绒被、电冰箱,应有尽有。最后,“博饼”现场来了最高奖品――汽车。
一把骰子掷下,状元可以当场开走汽车。
到了此时,“博饼”就成了全民狂欢。这个以月饼为名但不见月饼的活动,从农历八月初一起延续到农历九月初。如果是社交达人,一晚上要参加两三场博饼,一个多月参加个三五十场活动,这是基本常态。商场的日用品销售之旺,比春节只赢不输。晚上走进任何一个小区,都能听到窗口传来叮叮当当的掷骰子之声。
官方和商家,当然要与民同乐。全市要举办博饼大赛,各小区推出状元,状元与状元再PK,逐级比拼运气,最后比出总状元。
有那么几年,“博饼”的决赛现场,摆放在鼓浪屿的日光岩顶。巅峰之上,众人屏声敛气。全市十大高手,在天风海涛之中,对着一个巨大的红色瓷碗,掷下他的运气。
从月饼出发的活动,最终走至巅峰,厦门人也算是天涯若比邻,海内无知己了。拔剑四顾,治理“月饼通货膨胀”,谁能比得过厦门人?
月饼的正途,当然不在衍生品上。厦门“博饼”习俗终于式微。无论怎样,月饼的终极指向,仍要回归味之道。
(03)
作家桑格格说:“月饼什么时候能像是肉包子那么好吃,就算攻克难关了。”
月饼就是“国饼”啊。月饼界举四海之力,把你能够想象的所有食材,都往月饼里面放,麻辣龙虾、藤椒牛肉、韭菜鸡蛋、松露鹅肝、梅菜扣肉、酸菜带鱼……最后,把方便面、金嗓子喉片,都塞进月饼了。
月饼界的长期攻关,终有回报。上天派来了拯救月饼的使者。今年中秋期间,高档月饼、新派月饼,全面进入爆发式增长。
一位广告界朋友举例说,一个没有任何宣传的冰淇淋新品牌,改做月饼。需在零下18到22度保存的月饼,突然爆销一时。好几种低温月饼,也同样不需要广告宣传,都生产来不及。原来计划宣传的,也全都置换档期,改成节后宣传其它产品。
年轻人回到了月饼制造和消费主场。月饼这个社交产品,发生了核聚变。
让人惊奇的是,所有业者的主产品,原来都不是月饼。大的是和利、星巴克、哈根达斯,小的是甜品店和咖啡馆。对于他们来说,月饼就是一种季节限定款甜品。
月饼界忽然变得面目全非。拿冰淇淋做月饼,它还叫月饼吗,月饼的概念要重新定义吗?吃着冰激凌月饼,还会遥想唐诗宋词中的月亮吗?这种月饼还有没有原来的文化含量?
月饼起自唐朝的“胡饼”,到宋朝始有“月饼”之称。中国人中秋吃月饼习俗,是从明朝开始的。唐朝的“胡饼”,跟传统月饼的差距,应该是大过传统月饼与冰淇淋月饼的差距。
一位行家说,在做西点的年轻人看来,月饼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糕点。月饼市场的洗牌,一直在进行中。月饼的突变,早有基础。
难道,月饼不是让年轻人热烈喜欢,才更强大更有生命力吗?
一位中年人说,他今年还是收到了一堆月饼,还是吃不过来。但他把传统月饼都送出去了,年轻人送的低温月饼,都保存在冰箱了。年轻人让月饼辗转于冰箱之间,正在逐步切断月饼走向猪圈的道路。
日本的正冈子规改良了俳句,到今天日本人都能自然地用传统诗歌表达情感。他说,和歌的用词不需要“拟古”,俳句用现代语、汉语、外来语都可以。中国没有正冈子规这种人,来改良传统诗词,但至少现代诗抒写月亮,也一样动人。
赫尔岑说:“反复的节奏,重现的旋律,人生对此是有所偏爱的。”月亮每日两次带来潮水,每29.5天一次盈亏,每年呈现一次大圆满。而月饼,每年只吃那么几口,味道怎么样,真的很重要。
世界上,再无一种食品能像月饼那样,承载如此多的文化符号。它是诗意,是习俗,是伦常,是人情,是排场,是单位福利,更是民族性格。
感谢年轻人拯救了“国饼”。
原标题:《上天派来了拯救月饼界的使者》
kindle4rss
via 腾讯·大家 https://ift.tt/2kVSmsD
September 24, 2018 at 11:51AM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