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update stenzler #56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Zhi Shao committed Nov 15, 2024
1 parent 52fa5a9 commit 9c69c81
Show file tree
Hide file tree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221 additions and 11 deletions.
226 changes: 216 additions & 10 deletions content/posts/stenzler.md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Expand Up @@ -10,7 +10,7 @@ js:
- /js/hashtag.js
---

{{<subtitle>}}字母{{</subtitle>}}
## 字母

#### 1

Expand Down Expand Up @@ -50,7 +50,7 @@ js:

*Anusvāra* 在咝音和 h 前发为 ṅ,在尾音发为 m,在闭塞音前发为与前一音同类的鼻音。

*Anunāsika* 表示鼻音化的 l(**31b**)。
*Anunāsika* 表示鼻音化的 l(**[31](#31)b**)。

*Visarga* 是清送气音,在停顿时轻微地带出前面的元音或复合元音第二音的余音。

Expand All @@ -60,9 +60,9 @@ js:

#### 11

在句中,只有当前词以元音、*anusvāra**visarga* 收尾而后词以辅音起首时,两个词才分开书写,当按 **23****25****35.1b,c** 变化,产生元音连续时也分开书写。
在句中,只有当前词以元音、*anusvāra**visarga* 收尾而后词以辅音起首时,两个词才分开书写,当按 **[23](#23)****[25](#25)****[35](#35).1b,c** 变化,产生元音连续时也分开书写。

前词的尾音辅音和后词的初音按 **26** 及以下变化,尾音元音和初音元音按 **19** 及以下变化。
前词的尾音辅音和后词的初音按 **[26](#26)** 及以下变化,尾音元音和初音元音按 **[19](#19)** 及以下变化。

#### 12

Expand All @@ -72,9 +72,9 @@ js:

诗节短(轻)音节是指在短元音后只有一个辅音的音节,诗节长(重)音节是指含长元音或在短元音后有复辅音的音节。

{{<subtitle>}}语音{{</subtitle>}}
## 语音

## 音变
{{<subtitle>}}音变{{</subtitle>}}

#### 14

Expand Down Expand Up @@ -115,17 +115,17 @@ js:

#### 16

某些比较级(**109**)和词根 dr̥ś(看)、sr̥j(创造)在以辅音起首的语尾前,r̥ 二合元音为 ra,三合元音为 rā。
某些比较级(**[109](#109)**)和词根 dr̥ś(看)、sr̥j(创造)在以辅音起首的语尾前,r̥ 二合元音为 ra,三合元音为 rā。

## 绝对尾音中的辅音
{{<subtitle>}}绝对尾音中的辅音(停顿中){{</subtitle>}}

#### 17

尾音辅音的数目。如果一个词的尾音辅音有两个或更多,则只保留第一个:sant-s ⇒ san ——允许 r 后再有一个辅音:ūrk。

#### 18

尾音辅音的种类。停顿中,只有第 1、3、4、5 行的不送气清音、鼻音和 *visarga* 可以作尾音,其余的音,如果它们本来就是或者按 **17** 变为尾音时,变化如下:
尾音辅音的种类。停顿中,只有第 1、3、4、5 行的不送气清音、鼻音和 *visarga* 可以作尾音,其余的音,如果它们本来就是或者按 **[17](#17)** 变为尾音时,变化如下:

1. 第 1、3、4、5 行的浊音和送气音变为相应的不送气清音:tad ⇒ tat, yudh-s ⇒ yut。
1. 颚音变为 k:prāc ⇒ prāk, asr̥j ⇒ asr̥k, vāc ⇒ vāk —— j 有时变为 ṭ:devarāj ⇒ devarāṭ。
Expand All @@ -139,4 +139,210 @@ js:

#### 19

同类的简单元音融合为长元音:
同类的简单元音融合为长元音:na asti iha ⇒ nāstīha, devī iva ⇒ devīva, sādhu uktam ⇒ sādhūktam。

#### 20

尾音 a 和 ā

1. 加简单元音变为二合元音:na iha ⇒ neha, sā uvāca ⇒ sovāca, yathā r̥ṣiḥ ⇒ yatharṣiḥ。
1. 加复合元音变为三合元音:adya eva ⇒ adyaiva, sā oṣadhiḥ ⇒ sauṣadhiḥ。
{.lowerlatin}

#### 21

其它的简单元音在非同类元音前变为半元音:upari upari ⇒ uparyupari, astu etat ⇒ astvetat。

#### 22

尾音 e 和 o 后的初音 a 失落(**[10](#10)**):te api ⇒ te’pi。

#### 23

尾音 e 和 o 在其它元音前变为 a:vane āste ⇒ vana āste, prabho ehi ⇒ prabha ehi。

#### 24

尾音 ai 一般在元音前变为 ā,au 变为 āv:tasmai adāt ⇒ tasmā adāt, tau ubhau ⇒ tāvbhau。

#### 25

例外。双数形式的尾音 ī、ū、e 和 amī(**[120](#120)**)在初音元音前不变(*pragr̥hya*):cakṣuṣī ime, kanye āsāte atra。

### 尾音辅音

#### 26

停顿形式(**[18](#18)**)的清音在清音前不变,在浊音(包括元音)前变为浊音,在鼻音前变为相应的鼻音:āsīt rājā ⇒ āsīdrājā, abhavat atra ⇒ abhavadatra, tat na ⇒ tanna, vāk me ⇒ vāṅme。

#### 27

尾音 t 同化于初音颚音、卷舌音和 l:tat ca ⇒ tacca, tat jalam ⇒ tajjalam, tat labhate ⇒ tallabhate。

#### 28

尾音 t 在初音 ś 前变为 c,初音 ś 变为 ch:tat śrutvā ⇒ tacchrutvā。

{{<eop>}}尾音鼻音{{</eop>}}

#### 29

短元音后、初音元音前除 m 以外的尾音鼻音重复:āsan atra ⇒ āsannatra。

#### 30

尾音 m 在辅音前变为 *anusvāra***[9](#9)**):tam ca ⇒ taṃ ca。

#### 31

尾音 n

1. 在浊颚音、卷舌音和 ś 前变为同类鼻音:tān janān ⇒ tāñjanān —— ś 多半变为 ch:tān śaśān ⇒ tāñśaśān 或 tāñchaśān。
1. 在 l 前变为 ḻ(**[9](#9)**):tān lokān ⇒ tāḻlokān。
{.lowerlatin}

#### 32

尾音 n 在清颚音、卷舌音、齿音前变为 *anusvāra*,并插入相应的咝音:bharan ca ⇒ bharaṃśca, tān tān ⇒ tāṃstān。

### 句中的 visarga

{{<eop>}}I.清音前的 visarga{{</eop>}}

#### 33

*Visarga*

1. 在清喉音、唇音和咝音前不变:tāḥ kanyāḥ, punaḥ punaḥ, vrīhiḥ pacyate, aśvāḥ ṣaṭ。<br><small>注.早期文献中,*visarga* 在清喉音前变为 *jihvāmūlīya*,在清唇音前变为 *upadhmānīya*,与咝音同化。</small>
1. 在清颚音、卷舌音、齿音前变为相应的咝音:aśvaḥ ca ⇒ aśvaśca, kuṭhāraiḥ ṭaṅkaiḥ ca ⇒ kuṭhāraiṣṭaṅkaiśca, punaḥ tatra ⇒ punastatra。
{.lowerlatin}

{{<eop>}}II.浊音前的 visarga{{</eop>}}

#### 34

除 a 和 ā 以外的元音后的 *visarga*

1. 变为 r:matiḥ mama ⇒ matirmama, paśuḥ iva ⇒ paśuriva, guṇaiḥ yuktaḥ ⇒ guṇairyuktaḥ。<br><small>注.呼唤词 bhoḥ 的 *visarga* 在所有浊音前失落。</small>
1. 在初音 r 前失落,前面的短元音拉长:taruḥ rohati ⇒ tarū rohati。
{.lowerlatin}

#### 35

a 和 ā 后的 *visarga*

1.如果 *visarga* 表示 s:

1. aḥ 在浊辅音和 a 前变为 o:aśvo vahati, aśvo’pi(**[22](#22)**)。
1. aḥ 在除 a 以外的元音前变为 a:aśva iva, aśva uvāha。
1. āḥ 在所有浊音前变为 ā:aśvā vahanti, aśvā ūhuḥ。
{.lowerlatin}

2.如果 *visarga* 表示 r,则按 **[34](#34)** 变化:punarasti, punā rohati。

### 初音辅音

#### 36

初音 h 在尾辅音后变为相应的送气音:tat hi ⇒ taddhi, abhūt haṃsaḥ ⇒ abhūddhaṃsaḥ, vāk hi ⇒ vāgghi。

#### 37

初音 ch 在短元音和 mā(不)、ā(向)后变为 cch:na cchindanti。<br><small>注.ch 在词内的所有元音后都变为 cch:ciccheda, mlecchaḥ。</small>

#### 38

初音 ś 在 t(**[28](#28)**)和 n(**[31](#31)a**)后变为 ch。

## 词内音变

#### 39

在词根或语干后附加词缀时,发生词内音变。此时句内连声基本适用,但有如下例外。

#### 40

在元音前,e 变为 ay,ai 变为 āy,o 变为 av,au 变为 āv。

#### 41

在元音前,i ī 可能变为 iy,u ū 变为 uv,特别当它们是词根元音(**[71](#71)**, **[149](#149)**)或在复辅音后的情况下(**[174](#174)b**, **[205](#205)**, **[219](#219)**)。

#### 42

词根尾音 r 和 v 后有辅音相加时,前面的 i 和 u 一般拉长:div ⇒ dīvyati, gir ⇒ gīrbhiḥ, āśis ⇒ āśīrbhiḥ。

#### 43

在以元音、半元音、鼻音起首的语尾前,尾音辅音一般不变:manas ⇒ manasi manasvin。

#### 44

在其它辅音前,尾音辅音先按 **[18](#18)**,再按 **[26](#26)** 及以下变化:manas ⇒ manaḥsu(**[33](#33)a**)manobhiḥ(**[35](#35).1a**), ās ⇒ ādhve(**[35](#35).1c**)。

### 齿音的卷舌化

#### 45

n 变为 ṇ。如果 n 后是元音或 n、m、y、v 而前面直接是 r̥、r̥̄、r、ṣ,或者其中没有除元音、喉音、唇音、y、v、h 和 *anusvāra* 以外的其它音,则 n 变为 ṇ:akṣan ⇒ akṣṇā, brahman ⇒ brahmaṇā, rāma ⇒ rāmeṇa —— ratha ⇒ rathena。

#### 46

s 变为 ṣ。如果 s 前面直接是除 a 和 ā 以外的元音或 k、r、l,或者其中只有 *anusvāra**visarga*,而后面不是 r̥ 或 r,则 s 变为 ṣ:vāk ⇒ vākṣu, havis ⇒ haviṣā havīṃṣi haviḥṣu —— tri ⇒ tisraḥ tisr̥ṣu。<br><small>注.当 s 按 **[34](#34)a** 变为 r 时此规则不适用:havis ⇒ havirbhiḥ —— puṃs(**[103](#103)**)和 hiṃs(伤害)中的 s 不变:puṃsā, hiṃsā。</small>

#### 47

齿音在卷舌音(包括 ṣ)后变为卷舌音:īḍ-te ⇒ īṭṭe, iṣ-ta ⇒ iṣṭa。

### §44 的例外和特殊情况

#### 48

初音 t 和 th 在送气浊音后变为送气浊音 dh:budh-ta ⇒ buddha, labh-tum ⇒ labdhum。

#### 49

尾音 j 在初音 t 前变为 k 或 ṣ:yuj-ta ⇒ yukta, sr̥j-ta ⇒ sr̥ṣṭa。

#### 50

尾音 ś 在初音 t 前变为 ṣ:dr̥ś-ta ⇒ dr̥ṣṭa。

#### 51

尾音 h

1. 与初音 t、th、dh 融合为 ḍh,前面除 r̥ 以外的短元音拉长:lih-ta ⇒ līḍha, lih-thaḥ ⇒ līḍhaḥ, lih-dhve ⇒ līḍhve, dr̥h-ta ⇒ dr̥ḍha。
1. 在以 d 起首的词根(dah、dih、duh、druh)和 snih(爱)中,h 按 gh 变化(**[48](#48)**):duh-ta ⇒ dugdha。<br><small>注.muh(迷惑)可构成 mugdha(胆怯的)和 mūḍha(愚蠢的)——在 nah(固定)中,h 按 dh 变化:nah-ta ⇒ naddha ——在 vah(驾驶)和 sah(背负)中,a 变为 o:vah-tum ⇒ voḍhum。</small>
{.lowerlatin}

#### 52

在以 s 起首的语尾前,

1. 尾音 j、ś、ṣ、h 变为 k,初音 s 变为 ṣ:veś-syati ⇒ vekṣyati, dveṣ-si ⇒ dvekṣi, leh-si ⇒ lekṣi。
1. 尾音 s 不变或变为 t:śās-si ⇒ śāssi, ās-se ⇒ āsse —— vas-syāmi ⇒ vatsyāmi。
{.lowerlatin}

#### 53

尾音 r 在以辅音起首的语尾前不变:pur ⇒ pūrṣu(**[42](#42)**), bhr̥ ⇒ bibharṣi。

#### 54

在 c 和 j 后的 n 变为 ñ:rājan ⇒ rājñā。

#### 55

尾音 n 和 m

1. 一般在以辅音起首的后缀前失落:gam-ta ⇒ gata。
1. 如果不失落,则 n 和 m 在咝音前变为 *anusvāra*,m 在其它辅音(除 y 以外)前变为 n:han-si ⇒ haṃsi, gam-tum ⇒ gantum。
{.lowerlatin}

## 变格

#### 56

梵文有三性、三数,每数中有八格:体格、业格、具格、为格、从格、属格、依格、呼格。一般的语尾如下:

6 changes: 5 additions & 1 deletion static/css/style.cs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1,4 +1,4 @@
/* Last update: 2024-11-14 */
/* Last update: 2024-11-15 */

:root {
--font-serif: "Palatino", "Palatino Linotype", var(--bs-font-sans-serif);
Expand Down Expand Up @@ -187,6 +187,10 @@ ol.upperroman {
list-style-type: upper-roman;
}

ol.lowerlatin {
list-style-type: lower-latin;
}

#footer {
color: var(--bs-gray);
font-size: 0.75rem;
Expand Down

0 comments on commit 9c69c81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